大熊貓國家公園將有自己的“工具書”
2023-11-28 09:42:53來源:四川日報編輯:張陳芳責編:馬明仁

  原標題:《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自然圖鑒》啟動編纂 大熊貓國家公園將有自己的“工具書”

(轉載)大熊貓國家公園將有自己的“工具書”_fororder_92a76202dcc2a6a39a3dd689b63cc559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內拍攝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四川羚牛。 張冀川 攝

  “拍到了!”11月14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管理分局傳來好消息,燕遠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尹選鴻在巡護途中,于海拔約1800米處,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的活動影像,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自然圖鑒》編纂組,再添一張珍貴照片。

  統計顯示,大熊貓國家公園內分佈著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範圍內至今仍缺少一本“工具書”。“動植物的基本信息大多靠口口相傳,缺少明確的書面介紹,還有相當一部分珍稀瀕危物種,缺乏高品質的影像材料。”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資源有優勢、現實有需要,為打破這一困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自然圖鑒》(簡稱《圖鑒》)的編纂計劃,呼之欲出。

  為1000余種野生動植物收集“大頭照”

  “大量的前期蒐集工作,去年就在開展了。”聯合編著方、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大熊貓和森林保護項目主任馮傑介紹,2022年,大熊貓國家公園各片區相繼開展的野外監測巡護,實質上為《圖鑒》的編纂揭開序幕。

  根據規劃,《圖鑒》將以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為核心,匯集公園內的哺乳動物、鳥、兩棲動物、爬行動物、植物等眾多不同的物種類型,形成一部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藝術性俱佳的區域性圖鑒。

  不過,要想形成一本物種豐富、功能實用的自然圖鑒並不簡單。“難度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怎麼選、哪些值得收錄;另一方面,作為一本圖鑒,如何獲得強大的影像資料,支撐起製圖需求。”馮傑告訴記者。

  在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大熊貓和森林保護團隊工作站,工作人員正對照專家建議及早期野外調查手記,對《圖鑒》的“入選者”做最後的梳理。“不僅要考慮從業人員的閱讀需求,還要綜合遊客、牧民的閱讀體驗,在科學性與通俗性之間找到平衡。”工作人員介紹,最終將有1000余種野生動植物入選。

  有了“入選者”,更難的是影像資料收集。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今年10月,川陜甘三省巡護隊員共同組成的聯合巡護隊正式出發。歷時4天,累計徒步134公里,其中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遇到的野生動植物,尤其是《圖鑒》涉及的物種拍“大頭照”。

  “紅外相機捕捉到的照片,清晰度往往不能達到印刷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巡護中更注重影像資料的留存。這次巡護就確認了野生大熊貓、四川羚牛等28種珍稀動物的實體或痕跡,《圖鑒》的素材庫更豐富了。”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研修生王書理告訴記者。

  據了解,為保證《圖鑒》如期出版,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還計劃面向全社會徵集相關圖片。“不僅發揮起巡護員、老百姓的‘觸角’作用,我們還將通過自然教育、科學志願者等活動,邀請全社會參與,一同打造這部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野生動植物圖鑒。”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將成大熊貓國家公園內野生動植物的“工具書”

  隨著編纂工作的逐步推進,“工具書”這一形容被反復提及。

  “何為工具書?就是彙編起相關的動植物資料,以供科考、旅遊、自然教育需要時查詢使用。”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最終呈現的《圖鑒》,內容上會將千余個物種按照中文首字母進行排序,像一本“字典”,供讀者檢索。每個物種配以200字左右的基礎信息介紹,並附帶1—3張照片,展示其外觀和辨識特徵。

  裝幀設計上,《圖鑒》將更適用於在野外翻閱。“選用結實而輕薄的啞粉銅版紙,及不易粘連的塑膠書皮,一是為了保證色彩還原度,二是保證巡護員、科考人員即便在野外大風等極端天氣下,《圖鑒》也不易損壞。”該負責人介紹。作為一線工作人員的工具書,公眾了解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要途徑,自然教育、生態教育的重要方式,《圖鑒》的編寫被寄予厚望。

  “此次編纂,不僅能匯集起大熊貓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動植物資源,更便於公眾識別和觀察,讓更多人了解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北京大學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呂植表示,這本翔實的區域性圖鑒,將讓公眾與大熊貓國家公園走得更近一點。

  “雖然我們做的只是一本基礎圖鑒,但已經為未來的內容形式擴展提供可能。”省林草局科研教育處處長張黎明表示,基於《圖鑒》,未來還可以將內容橫向拓展至大熊貓國家公園全部8000余種野生動植物,形成一部國家公園的“百科全書”。也可以根據鳥、兩棲動物、爬行動物、植物等不同物種類型,進行縱向深入延伸,形成各專業領域的“工具書”。

  “今年會完成框架及物種的確定,同步開展照片收集、文字處理工作,預計明年下半年排版印刷,最快明年底前與公眾見面。”馮傑告訴記者。(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浩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