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互聯網+志願服務”模式 達州宣漢紮實推進網絡志願服務工作
2024-01-12 13:05:36來源:新華網編輯:張陳芳責編:馬明仁

  近日,四川省網絡文明建設暨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活動在成都舉行。活動中,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圍繞“做好網絡志願服務講好精神文明故事”作經驗交流。

(轉載)探索“互聯網+志願服務”模式 達州宣漢紮實推進網絡志願服務工作_fororder_202401114461313138a8405bafce237e5dc5aa46_20240111d070c8b44a5643afa2e83e45f0867c31

樊噲鎮輕騎隊服務在鄉村小路上

  近年來,宣漢縣緊緊圍繞把握全省“兩個中心”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契機,積極探索“互聯網+志願服務”模式,推動網絡文明與文明實踐共建共享,全縣各地呈現出“文明花開競芳菲、網上網下一樣紅”的生動局面。

  搭建網上“紅平臺” 讓志願服務“飛起來”

  走進宣漢縣樊噲鎮,只見一個個身著紅馬甲的女子輕騎志願者騎著摩托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

  “奶奶,這是我們幫您帶的蔬菜,以後有困難,只需要在‘宣漢融媒’APP上下單,馬上就有志願者來為您服務。”志願者李霞在下班途中,順道又完成了一筆“訂單”。

  “多虧了你們,我腿腳不方便,現在只要電話下單就有志願者來幫忙,太方便了。”李奶奶豎起大拇指感嘆道。

  “紅色”小摩托已成為樊噲鎮老街的一道獨特風景,如今,這種“外賣式”的送單服務已經遍佈宣漢各地。

  近年來,宣漢縣不斷強化網上網下雙線聯動,搭建志願服務網上平臺,為文明實踐插上了網絡的“翅膀”。在宣漢融媒客戶端增設“文明實踐”專欄,創新“五單”閉環管理,設置“互動區”“微心願”“榮譽榜”等10個欄目。吸引了55.8萬用戶下載使用,佔全縣常住人口58.5%。

  目前,該縣已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1643支,註冊志願者20.8萬人,“文明實踐”專欄收穫群眾點單3.7萬個、五星好評3.5萬條。

  打造網上“紅品牌” 讓文明新風“樹起來”

  “來來來,快入座,鄉親們來吃壩壩宴了喲。”來到龍泉土家族鄉高架村,村支書向應田正忙著招呼村民。席間,向應田向村民們通報了近期村上事務,村民們吃得高興、聽得認真,現場氣氛十分融洽。

  “我借助直播平臺,將大山深處的志願服務搬上網絡,把直播獲得的收入用來舉辦群眾壩壩宴、關愛留守老人。”向應田高興地介紹道,“現在,不光和村民們的關係更進了,鄉風也更加文明瞭。”

  高架村的生動實踐是宣漢縣大力打造網絡志願服務品牌的一個縮影。宣漢縣充分發揮網絡傳播優勢,精心打造“網絡騎士”能量正、“又薦好書”全民讀等十大網絡志願服務品牌。通過直播課堂,對志願服務進行現場直播,推動文明實踐活動開展。

  同時,當地採取“成立協會組織、舉辦專題培訓、參與主題宣傳”等舉措,組織網評員等群體120余人,組建“網絡騎士”服務隊,讓網絡“遊擊隊”成為“正規軍”,圍繞“網絡宣傳、輿論引導、直播帶貨”等七大任務開展志願服務,越來越多群眾也主動加入其中。

  強化網上“紅宣傳” 讓社會能量“正起來”

  “快看快看,點擊量破百萬,我們現在也成明星了。”宣漢縣“愛心送考”駕駛員羅維章指著螢幕和一眾司機分享道。

  2023年高考期間,羅維章和130余名計程車駕駛員自發組成的“愛心送考”志願隊,連續第九年服務廣大學子。鮮艷的“志願紅”滿城奔走,吸引了不少群眾拍照。

  得益於宣漢志願者和群眾間特有的“默契”,如今,宣漢縣平均每天有5支志願服務隊伍身著“紅馬甲”,活躍在鄉村田野、園區車間、農家院壩等基層一線。只要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和群眾就會把現場圖文信息及時分享到網上。

  近年來,宣漢縣堅持“志願者聚力、群眾助力、縣內媒體發力、主流媒體借力”四力舉措,形成強大宣傳合力,不斷加大體現時代性、凝聚先進性、富有群眾性的志願服務典型事例的網絡宣傳力度。(張平、唐豐、周浩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