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讓低空經濟騰空而起
2024-05-17 09:25:36來源:成都日報編輯:鄧超責編:李萌

  原標題:低空經濟規模將破萬億 眾城競速均向空中佈局 成都如何讓低空經濟騰空而起

(轉載)成都如何讓低空經濟騰空而起_fororder_未標題-1

成都搶佔低空經濟新賽道

(轉載)成都如何讓低空經濟騰空而起_fororder_未標題-2

金堂淮州機場,地勤人員對輕型運動機進行例行保養

(轉載)成都如何讓低空經濟騰空而起_fororder_未標題-3

無人機配送外賣

  在地面與藍天之間,一個規模上萬億元的産業——低空經濟即將橫空而出。

  飛馳低空,競逐新賽道。作為新質生産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去年超過5000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突破萬億元,到2030年有望達2萬億元。

  眾城競速,向空中佈局。北京、深圳、廣州、成都等城市,低空經濟的産業端、政策端、需求端同頻共振,聚焦萬億級産業“藍海市場”,全力奔跑于新賽道,搶佔産業發展新高地。

  眾城競速

  搶佔低空經濟新賽道

  當乘坐民航客機翱翔在萬米高空,享受出行的高效和便利之時,你是否想到千米內空域也正在加速拓展低空飛行的應用場景空間。

  “未來的天空會跟地面上的馬路一樣,載人、載貨飛行器忙碌飛行,讓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變得越來越奇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如此描繪未來低空場景。事實上,這樣的場景已開始漸行漸近。

  在成都,直升機把傷者快速運抵醫院“搶救”的緊急救援演練,檢閱了醫療救護空中綠色通道;在2024成都世園會園區內,遊客驚喜地簽收到無人機遞上的咖啡。

  在深圳,公園裏開通無人機配送外賣航線,下單10分鐘後就可以在公園裏享受美食;跨海跨城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航線完成演示飛行,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從深圳打“飛的”到珠海。

  在南京,無人機試飛開展高速公路巡檢,實時掌握高速路況;在綿陽,無人機成為麥田春管的“新農機”,大幅提升田管效率……

  從2021年2月發佈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提發展低空經濟,到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正迎來全新發展機遇。

  在國家政策推動、巨大市場規模等多重因素疊加下,今年以來,全國眾多城市相繼涌現低空飛行的應用場景,前瞻性地展開低空經濟相關佈局,競速搶佔低空經濟新賽道,搶抓低空經濟發展“風口”。

  低空經濟是在3000米以下空域內,以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據《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綱要》指出,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超6萬億元。由此可見,低空經濟的未來發展具有廣闊空間。

  “作為創新前沿的熱點産業,低空經濟的發展得到不少地方的支持和鼓勵,以深圳、成都等為代表的城市,正在基於自身産業基礎、城市定位加速前進。”中智物流智庫總經理楊飛揚稱,低空經濟是一個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既承繼了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新型低空生産服務方式,具有創新引領、綠色低碳、數實融合等特點,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有利於推動産業融合、産業升級發展。

  建圈強鏈

  搶佔低空經濟産業高地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打造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綜合性經濟形態,低空經濟具有較長的産業鏈屬性,涉及上游低空研發製造、中游低空飛行保障、下游低空應用場景等産業領域。低空經濟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産業,這條新賽道日漸開闊,為區域産業升級提供新機遇,也正成為全國各地爭先追逐的産業高地。

  近日,成都市産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成都市産業建圈強鏈2024年工作要點》,其中明確低空經濟、氫能列入成都市實施産業建圈強鏈行動打造的兩條重點産業鏈。成都産業建圈強鏈重點産業鏈由此而增至30條。

  其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成都就明確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産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低空經濟産業鏈在成都被擺在重要位置,實施前瞻性聚焦和重點規劃。

  “發展低空經濟,成都具有獨特的産業基礎、資源優勢和廣泛市場,預計未來低空經濟在成都將迎來爆髮式增長。”成都浩孚科技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欽勇稱,成都十分重視低空經濟發展,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鼓勵低空經濟發展。而且,作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地區,成都擁有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可探索創新空域管理模式,為低空經濟活動提供更加靈活、高效的空域使用環境,這對吸引投資、集聚産業資源至關重要。

  低空經濟進入成都重點産業鏈,背後是産業基礎和優勢的邏輯。無人機是低空經濟的核心載體之一。近年來,成都工業無人機産業規模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大型無人機位居全國第一,工業無人機産業綜合競爭力排名全國前三。目前,成都的工業無人機産業鏈,以中無人機、縱橫股份、騰盾科技、傲勢科技等企業為主,集聚上下游企業100余戶,研發製造産品實現從10千克到噸位級全覆蓋,基本形成了“研發+製造+運營+服務”的完整産業鏈。

  成都是航空工業重鎮,傳統航空産業鏈健全,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均是萬億級産業。聚焦培育建設工業無人機産業鏈,提升産業基礎能力,去年10月成都出臺了《促進工業無人機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專項政策》,對無人機相關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

  與此同時,成都各個區域也加速佈局。成都高新區發佈三年行動計劃,力爭2025年工業無人機産業規模達100億元;大鵬無人機製造基地落地四川天府新區,可實現年産各類工業無人機3700架;位於彭州市的“天空之眼”無人機試飛基地入選我國第二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建設名單。今年4月,“2024西部低空經濟産業生態大會”在彭州市舉行,現場發佈了《中小型無人機試飛驗證基地通用技術要求》《中小型無人機試飛驗證基地安全管理規範》兩項全國首批無人機團體標準。

  去年12月,全國首個獲得民航局適航審定受理批復的有人駕駛載人AE200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試飛成功,標誌著這款“成都造”飛行汽車研製實現新突破和跨越。從上游研發製造、中游空域協同管理到下游應用場景拓展,成都構建起日益完善的低空經濟産業鏈。

  相關報告顯示,截至今年2月,我國低空經濟領域共有企業超5.7萬家,從成立時間看,近5年新成立的企業數達到2.1萬家,近10年成立的企業數接近八成。我國低空經濟企業資源集聚TOP50城市擁有的企業佔比全國企業資源比例逾九成。從具體城市看,深圳、廣州、北京、成都、長沙位列前五。

  據記者了解,圍繞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按照“先試先行、分步推進、規範運行”工作思路,成都正推動加快形成“1+2+3+4+N”低空經濟發展體系,其中首先包括培育高能級低空經濟全産業鏈。

  拓展應用

  從蓄勢起飛到加速騰飛

  跑道側一架接一架飛行器起降,機庫側低空飛行直播吸引眾人關注,航站樓側集聚著來自全省各地的研學學生……通用航空是低空經濟的主體産業,記者近日走進成都淮州機場,看到機場內各個區域都閃現著忙碌的身影。

  于2021年投用的成都淮州機場,目前低空空域面積已達1652平方公里,有17個無人機專用空域,實現了有人機與無人機同場飛行。不僅如此,淮州機場還將聚焦三個重點方向架構航線網絡:首先是發揮四川省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基地作用,架設直達分基地的空中救援航線;其次是發揮成都淮州機場樞紐通用機場作用,打造特色的個人飛行和短途運輸航線;第三是開闢無人機物流試運行航線。

  “在這裡,可以直觀感受到成都低空經濟的發展速度、力度和溫度。”川航旗下成都通用機場運營管理公司董事長趙傑介紹,截至目前,淮州機場已接待遊客超過8萬人次,今年“五一”期間接待遊客近4000人,其中超過12%的遊客體驗了低空飛行。

  “重點是要‘飛起來’!”最近,在成都低空經濟發展研討會上,成都市航空航天産業聯盟秘書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輝稱,發展低空經濟,場景是根本、空域是關鍵、技術是支撐、法規是保障、安全是底線。只有飛起來了,低空經濟才能拓展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形成立體經濟形態。

  目前,成都正加快研究《成都市域內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固定低空空域及常態化航線使用申請審批試行辦法》,推動空域審批由“一日一申請”變為“一事一審批”,促進低空空域開放。可以預見,這將推動開發低空經濟更多應用場景“飛起來”。

  在賽迪顧問智慧裝備産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嶺看來,隨著低空飛行活動日益增多,低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成效將逐步顯現,未來幾年低空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放眼全球,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都在積極搶佔通用航空市場,佈局低空産業。與此同時,歐美的波音、空客等企業巨頭也傾力佈局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研發製造。

  低空經濟要“飛起來”,空域是關鍵。四川是全國首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省份,去年12月,四川低空領域第三批低空協同管理空域正式啟用,形成了環成都和貫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飛行網絡。旅遊觀光、應急救援、飛行培訓等低空項目在川獲得快速發展。同時,成都還擁有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國家通用航空産業綜合示範區等多個政策功能疊加優勢。

  面對巨大的市場機遇,眾多相關企業紛紛發力低空經濟。“結合低空經濟的新業態與消費模式,佈局以低空文旅、科普研學、航空運動等為代表的多元化運營業務組合,以點帶面逐步延伸我省低空經濟産業觸角,助力我省低空經濟建圈強鏈。”川航集團董事長石祖義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川航將以客運、貨運、低空經濟為抓手,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性航空産業投資集團,其中包括緊跟低空經濟熱點領域,以無人機運行作業為中心,拓展無人機應用場景及市場,打造專業化的無人機運行作業平臺。

  從在全國率先實施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到集聚國內國際領先的航空裝備創新機構和平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等多所航空院校、國內無人機頭部企業等,成都低空經濟正在新賽道上合力奔跑。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楊富

  攝影 胡大田 部分圖片為本報資料照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