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動周現場
5月25日,作為2024成都市科技活動周的重頭戲之一“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互動展示體驗活動在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館舉行。其中,現場的科學實驗展演還入選了全國科技活動周特色群眾性科技活動。
沉浸式體驗“蛟龍號”下潛
感知上天入地的樂趣
“我現在正在南太平洋,我接到的任務是下潛4800米……”在VR科普互動體驗區,市民沉浸式體驗著“蛟龍號”的駕駛操作。
這是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帶來的“蛟龍號探險記VR”體驗項目。據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謝勃老師介紹,這款遊戲是模擬駕駛我國的大國重器——“蛟龍號”潛水器在深海進行科考考察任務。“我們特別為小朋友準備了VR頭盔體驗,大螢幕則連接至電腦,使參與者無論是使用電腦還是VR設備,都能暢享遊戲樂趣。”謝勃説道。
談及參展感受,謝勃表示,“本次科技活動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們能夠近距離接觸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展示我們在大國重器研發上的卓越成就。相信通過大家不斷地推廣和創新,能夠通過科技活動周共同推動科普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5月25日活動剛剛開始,整個現場已經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市民的熱情被一項項科普展示、創新成果充分點燃。
據了解,本次活動分為4個主題展區:生物多樣性互動體驗區展示了特色的野生動物、海洋生物、昆蟲等標本;機器人互動體驗區有四足機器人、插秧投球機器人等互動展示;趣味科普互動體驗區涵蓋了生命科學、物理、化學、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VR科普互動體驗區則通過VR模擬駕駛飛行器、軌道交通設施等,讓小朋友感知“上天入地”的樂趣。
“吃”進塑膠瓶“吐”出鑰匙扣
科普體驗好玩又有趣
將玫瑰花放在液氮中,“砰”的一聲,原本嬌艷欲滴的玫瑰花瞬間變成了脆脆的玫瑰“雪花”,輕輕一捏,碎片紛紛颺颺地落下。
在現場,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普教育中心帶來的液氮實驗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圍觀。“這已經是我們第3次參加科技活動周了,此次展出的項目叫‘小博士啟蒙實驗室’,就是將實驗室中的專業設備以及實驗操作引入活動現場,為市民提供近距離接觸科學技術的機會。”據該中心負責人介紹,為應對科學實驗的枯燥性,中心特別設計了“液氮仙境”等實驗,讓小朋友親眼見證液氮揮發的奇妙景象。
廢棄的塑膠瓶蓋竟然可以化身為精美鑰匙扣?現場,塑膠循環再生展臺也備受關注,小朋友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經過破碎處理的塑膠瓶蓋渣倒入機器中,轉動手柄,即可得到一個企鵝形狀的鑰匙扣。展位負責人成都大愛感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説,“我們將平時工業上用到的塑膠再生知識通過小型機器進行直觀展示,小朋友們既可以親身體驗‘變廢為寶’的過程,還可以了解到更多環保知識。”
在機器人科普互動展區,各種智慧機器人成了最受歡迎的“明星”。“我們這次特別帶來了機器人、機器狗等産品,它們在音樂伴奏下能進行高精度動作,完成高難度動作等,展現出了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機械設計,能讓觀眾充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四川STEAM科創教育科普基地相關負責人説道。
內容與形式升級
超10萬人現場感受科學魅力
“這次活動真是太好了,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到這麼多科技産品和科普知識。以前覺得科技離自己很遙遠,但現在感覺科技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一位帶著孩子來參加活動的市民説道。
另一位市民也表示,“這次體驗活動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這些科技産品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還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
事實上,選擇在浩海立方海洋館舉辦科普活動並非偶然。成都市科學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坦言:“一方面通過匯聚全市互動性好體驗性強的科普資源走近公眾與青少年,讓青少年切身感受科技的魅力,另一方面海洋館作為成都市科普基地也可以在活動中更好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從而使科普的效果最大化。”
當天下午,“與科學同行”——成都市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成為現場一大亮點,該項活動也入選了全國科技活動周特色群眾性科技活動。“這是我們今年新增的一個實驗展演環節,將科學與藝術深度融合,以此提升廣大市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該負責人説,今年在一定程度上升級了整個科普體驗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可以讓市民感受到更多的科技魅力。
據了解,持續兩天的“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互動展示體驗活動,吸引了超10萬人參與到現場活動中,讓市民感受到科學帶來的魅力。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雪松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