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若若(右一執扇者)與行人合影
在巴黎,穿著漢服逛街是什麼樣的感受?
當地時間8月8日,記者穿上了來自成都的漢服品牌服飾,與木瓜中法文化交流協會創始者之一——蘭若若,一同漫步在巴黎的街頭巷尾,體驗了一把她所説的“明星一般的存在”。
剛出門,記者一行就偶遇了當地警察,對方微笑著前來合影,對漢服稱讚不已。其後,這一幕不斷上演,前來合影的不僅有當地人,還有前來看巴黎奧運會的遊客。在此期間,蘭若若不厭其煩地給每一位詢問者科普漢服,也推介她的家鄉——成都。
留學巴黎
女孩推廣漢服文化
25歲的蘭若若是漢服愛好者,7年前到巴黎留學時,將其熱愛的漢服文化帶了過來。
起初只是個人愛好,直到2022年7月“迪奧馬面裙”事件在網上發酵後,她意識到,有必要和當地誌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組建一個協會,為中國傳統文化發聲。同年8月,木瓜中法文化交流協會成立。組建協會後,她發現很多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感興趣。
“每次穿著漢服遊街,都會變成明星一般的存在。”蘭若若認為,漢服不僅是一種服飾的展示,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她希望通過漢服這一媒介,讓更多人了解並喜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除了穿著漢服遊街外,每年中國傳統節日如七夕、中秋、重陽、端午等,協會都會通過舉辦漢文化活動,讓更多人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他們還將每年11月作為“漢服月”,在此期間聯合當地藝術機構和商場,推動漢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協會目前有百餘名會員,大部分是留學生,以“00後”或“90後”為主,其中有二十來位是法國人。
巴黎奧運會期間,協會還推出了穿著漢服看奧運的體驗活動。有國際友人穿著他們的漢服去賽場為中國奧運健兒加油助威,這一幕還被電視鏡頭捕捉到。
除了穿漢服的外國面孔增多,這些年來,蘭若若也在巴黎街頭看到了更多細小的變化。
她記得7年前剛到巴黎時,穿著漢服上街,大家都會友好地打招呼。“現在,他們看到我們,大多會知道我們來自中國,我們穿的就是漢服。”每當這時,她都會既感動又開心,“終於有人認出了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服飾。”
以漢服為媒
向外國人介紹大熊貓故鄉
在巴黎,蘭若若還是一名成都的“推介官”。讓她自豪的是,自己的家鄉成都在國際上越發知名。
她説,每當穿著漢服遊街,除了誇讚服飾的精美,很多人都會好奇他們到底來自哪。最開始提到成都時,她還需給對方解釋成都位於中國哪個方位。但現在,只要一提到成都,對方都會説:“我知道,那是大熊貓的故鄉。”
“另一個變化是,以前,提起中國,可能大多數人都只知道北上廣深,但現在,成都也成為了他們的目的地之一。”蘭若若曾遇到過許多因熱愛中國文化而學習中文的法國人,其中一名畫家正在籌備一次中國旅行,他的目的地中,成都就是其中之一。
也有更多留學生和當地的“華二代”在參加完協會活動後,告訴她“有了家的感覺”。這讓她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
“成都是中國的‘漢服第一城’,協會的服飾、首飾均來自中國,有些是自己背回,有些通過國際轉運,其中一半都來自成都。”她説,“在巴黎,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服飾的展示,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交流。而成都作為漢服文化的重要文化輸出地之一,在這場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相信,以漢服為媒,中國傳統文化將在世界範圍內綻放更加璀璨的光彩。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唐文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