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都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大家都叫它‘大石包’,逢年過節的時候,還有不少人專門來看。”近日,在眉山市仁壽縣文宮鎮岔河村的兩岔河摩崖造像前,村民潘成明説道,現在,在文物工作人員的科普下,大家都知道這個“大石包”原來是珍貴的文物。
兩岔河摩崖造像 供圖 仁壽縣委宣傳部
據悉,兩岔河摩崖造像分佈在“大石包”的半腰東、西、北三面,共有造像35龕242尊,高3.7米,長9.8米,寬8米。據石上文字記載,該處造像開鑿于唐開元十年(西元722年),主要包括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及道教造像等,是仁壽縣迄今發現有確切年代最早的一處石窟寺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文化觀賞價值。
兩岔河摩崖造像 供圖 仁壽縣委宣傳部
隨著四川省石窟寺及石刻保護利用與鄉村振興銜接工作聯席會議的召開,兩岔河摩崖造像被列為首批探索啟動階段的四川鄉村石窟文化公園、景點、微景觀建設的試點之一。仁壽縣積極響應,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多措並舉加強文物保護工作。
在保護的基礎上,仁壽縣還巧妙地將兩岔河摩崖造像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整合周邊資源,打造鄉村石窟文化微景觀;通過實施村道建設提升工程,完善旅遊配套基礎設施;同時整治周邊環境,搭建觀景平臺,全方位展示文物本體的歷史風貌和文化藝術價值。
仁壽縣致力於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依託兩岔河摩崖造像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資源,積極構建“紅色藝術與石窟文化”特色文旅示範連片區域,推出系列研學旅遊産品;同時,開發設計以石窟寺文物為主題的文創作品,拓寬文化衍生品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仁壽縣還運用數字化手段,為微景觀保護、傳承與發展賦能;通過三維鐳射掃描等技術,建立微景觀三維立體模型,並依託“大美仁壽”APP、“智遊仁壽”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借助直播、AR、VR等手段,讓遊客能夠“零”距離感受微景觀的實景魅力。(文 郭僑 劉潤紅 顏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