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精準識別城市環境下的飛行器和飛鳥 成都造雷達:擦亮低空安全“慧眼”
工作人員正在對雷達進行測試
10月8日,在彭州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天空之眼”,幾架無人機掠過基地上空瞬間,7號基地部署的多款雷達就已準確捕捉到無人機的飛行航跡、距離方位、速度等信息,並同步傳遞到控制室的大螢幕上。
與此同時,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匯蓉國科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裏,生産熱火朝天。工程師密切合作,將電子模組組裝到一起。一款小型便攜、外觀簡約的高科技雷達雛形初現——在“天空之眼”大顯身手的雷達,正是産自這裡。
“低空經濟發展推動民用雷達快速發展。”匯蓉國科總經理汪宗福説,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公司全力以赴加快産品軟體的迭代和交付量的提升。“目前,我們的産品已在深圳、湛江等地的場景中實際應用。預計今年這款産品的産值將達到數百萬元,明年的産值則將提升到今年的5倍以上。”
這款雷達能幹什麼?
準確發現空中所有飛行物
時值寒露,成都氣溫驟降。一大早,汪宗福和匯蓉國科技術中心副主任馬世川以及其他同事一道,驅車來到彭州“天空之眼”基地。
一下車,大家就立刻忙碌起來,很快把這裡佈置為新雷達産品的測試試驗單元。一切準備就緒,控制室一聲令下,HR-6000目標監視雷達開始向空中發射脈衝電磁信號。控制室內,無人機、飛鳥等物體馬上被雷達監測識別並轉化為航跡信息出現在大螢幕上。
隨後,一架小型無人機在工程師的操作下緩緩升空,並按設計飛行路徑開始試驗飛行。隨著工程師不斷改變無人機飛行軌跡,控制室大螢幕上也同步顯示出S形的飛行軌跡,“我們的無人機試驗,就是為了模擬雷達在城市環境下探測並記錄飛行器航跡的實際應用場景,為低空監管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
就在彭州基地測試HR-6000目標監視雷達性能的同時,該款雷達也正在深圳、湛江等城市的試點區域進行實景實地測試。“我們的雷達就像精確觀察天空的眼睛,能準確發現空中的所有飛行物。” 汪宗福説,接入當地的低空管理平臺後,雷達能第一時間發現哪些飛行器是合法飛行,哪些是未經報備的“黑飛”。“這樣,相關部門就能對相關空域進行科學管理,在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同時,保障城市安全。”
市場前景如何?
不少企業希望開展合作
在彭州的測試基地檢驗了雷達的性能,收集完數據,下午回到天府新區,汪宗福立即召集研發人員開會,分析現場回收的最新數據。
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專注雷達産業的匯蓉國科也在去年看到商機。“低空飛行器的廣泛應用,必然會對飛行區域的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精度更高、使用更便捷的民用雷達,一定會迎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 汪宗福説,基於這一認識,公司迅速組織技術團隊開始研發適配低空經濟的雷達。
據了解,應用於城市空間的雷達面臨不少技術挑戰。“我們通過不斷試驗,找到新的生産材料和新的生産工藝,讓雷達在惡劣的天氣下也能正常運轉;同時,不斷迭代演算法,讓雷達可以排除干擾信號,精準識別城市環境下的飛行器和飛鳥,讓這雙‘眼睛’變得更明亮、更智慧。”目前,已有不少企業與匯蓉國科聯繫,希望開展合作。
得到了哪些支持?
專班助力搭建應用場景
“目前,我們的多個産品正處於測試、驗證階段,需要到指定的開放空域進行實地測驗。之前一直在外地進行,路程遠、耗時長、成本高。” 汪宗福表示,匯蓉國科非常希望能夠就近獲得産品測試空域。
了解到企業的核心訴求之後,天府新區低空經濟辦相關負責人立即與轄區部門和相關企業溝通,尋找合適的測試場地。很快,由四川瀚宇星河空間探索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測試場地被挖掘出來。該測試場地位於天府新區永興街道,離成都市區距離近並且空域條件也比較好。得知這一好消息,汪宗福非常高興,立即組織現場勘察並著手推進雙方合作事宜。
不僅如此,天府新區低空經濟專班相關負責人表示,可以協調將匯蓉國科的雷達監測技術應用到地方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平臺。“這為産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展示舞臺。接下來,我們將儘快到總部商務區片區選址合適點位,布設産品裝置。”汪宗福説。
記者觀察
抓住自身特點擁抱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作為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在2024年的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註冊無人機超60萬架,無人機總數較去年年底增長48%。據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城市和企業在擁抱低空經濟巨大機遇時,抓住自身特色,尋求差異化的發展路徑,是獲得競爭優勢和市場青睞的有效途徑。
作為專注雷達研發的企業,匯蓉國科敏銳感知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催生的安全需要,主動打造適合低空領域的民用雷達,並在實測和應用的過程中不斷迭代。這不僅為企業自身增加營收,也進一步促進了低空經濟的安全發展。這一思路和探索,非常值得有志於從事低空經濟的産業機構借鑒。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