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 成都有這些新氣象
2024-10-15 09:35:53來源:華西都市報編輯:鄧超責編:李萌

  原標題:邁向綠色發展 構建公園城市新未來 未來十年 成都有這些新氣象

未來十年 成都有這些新氣象

人們在成都市人民公園內的鶴鳴茶社喝茶休閒。新華社發

未來十年 成都有這些新氣象

成都市域生態格局保護規劃圖。圖據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未來十年 成都有這些新氣象

2024中秋錦江夜景。受訪者供圖

  公園城市,自然不只是簡單的“公園+城市”。經過多年探索,成都的“公園城市”特徵更加鮮明。龍泉觀日、環城騎行、夜遊錦江、世園暢遊、熊貓打卡、青龍觀鳥、二月花市、鶴鳴品茶、西嶺戲雪、龍門康養。這些空間場景,體現著生態價值轉化的多重路徑。

  邁向綠色發展,構建公園城市新未來。未來十年,在《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引下,成都將 有 哪 些 新 氣象?四川省自然資源廳、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四個層面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規劃》從更大尺度、更廣範圍謀劃成都發展重點,從四個層面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從而可以充分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羅旭剛解讀《規劃》時表示,從成渝層面來看,將引領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聚焦“雙核引領、雙圈互動”,優化成都核心功能佈局,全面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推動成都東進,穩步推進龍泉山東翼發展,高水準建設四川天府新區,與重慶共同打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動力源。

  羅旭剛認為,從省域層面來看,《規劃》將增強五大經濟區協作能力。《規劃》分別明確了成都與五大經濟區在産業、通道等方面的協作重點,著力共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如與川南經濟區共同打造南向開放門戶、與川東北經濟區共同發展清潔能源、與攀西經濟區共建世界級釩鈦産業基地、與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共建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從成都平原經濟區層面來看,將促進一體化發展。《規劃》強調充分發揮成都極核帶動作用,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發展,共同打造龍泉山東側産業走廊,建設成德綿眉樂高新技術産業帶,加快鐵路公交化運營,完善公路交通網絡,共同打造全省高品質發展先行區。

  從成都都市圈層面來看,將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規劃》提出全面提升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水準,共建現代高端産業集聚區和高品質的創新共同體,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共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更高定位更強功能

  成都迎來哪些重大利好?

  “國務院批復的這版總規,為成都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胡斌表示,成都是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交匯點。《規劃》通過構建戰略通道體系、客貨運樞紐體系等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強對青海、西藏等地區的戰略保障,立足全國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提升,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完善創新體系,支撐國家總體外交大局構建,提升對外交往能力。

  城市核心功能也將全面增強。胡斌認為,國家賦予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核心功能,為成都提升城市能級,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做強西部經濟中心,要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上精準發力,以産業建圈強鏈理念引導産業發展方式變革,以先進製造業産業功能區為承載,培育突顯數字生産力、智慧生産力、綠色生産力的産業集群,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以“一核多極”的現代服務業空間為支撐,要推動服務業結構優化、能級提升;以主要商圈為依託,建設“一區一特色”的分級分區商圈體系。做強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以“一核四區”為承載,高水準推動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科創企業孵化園和未來産業孵化器,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和成果産出能力。

  做強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則要緊抓國際國內雙循環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加快培育對外交往聚集地。強化航空樞紐貨運中轉功能,加密重點市場航空貨運航線,以“兩場一體”協同運營,打造中西部面向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核心,打造中西部陸港主樞紐。做強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要大力推動以新型工業化引領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打造定位精準、運營高效、功能複合、支撐有力的産業園區,全力保障工業用地空間,穩固工業空間總量。

  “車退人進”“公園+”

  市民可感知更多高品質體驗

  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探索的系列工作,使得“公園城市”正從人居理想繪成現實答卷。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董建華認為,《規劃》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都體現了普惠民生的理念。

  宏觀層面形成“公園化格局”。董建華解讀,《規劃》著力塑造城園相融、藍綠交織的優美格局,以水網、綠道和生態廊道串聯全域公園,形成綠色生態基底,以1275平方千米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作為城市綠心,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城鎮空間結構,使城市成為“大公園”;同時著力將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通過187平方千米的環城生態區、第二繞城高速公路田園生態區、兩級通風廊道以及條形公園引綠入城,在龍泉山東西側分別形成帶狀、扇葉狀組團化空間形態。

  中觀層面創新“公園+”佈局。董建華解讀,《規劃》堅持綠色生態是最優質資産、生態産品供給是最普惠民生的理念,創新“公園+”佈局模式,依託城市綠色公共空間集聚城市服務功能,營造“公園+”開放舒適的生活街區、“公園+”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公園+”富含活力的工作場所等,讓城市居民就地就近享受優質的生態資源,實現生態價值利用最大化。

  微觀層面營造公園式場景。《規劃》突顯公園城市的生態、美學、人文、經濟、生活、社會價值,通過營造多元空間場景,形成可進入、可參與、可感知、可閱讀、可欣賞、可消費的高品質空間體驗。如推動街道空間從道路紅線設計向沿街U型空間一體化設計轉變,開放沿街建築退距空間,促進人情味和街坊感回歸,營造親切宜人的城市街區空間場景;推動河道濱水空間“車退人進”,促進濱水空間生態價值轉化,引導公共功能結合濱水空間佈局,營造水潤天府的濱水空間場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