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舉措:創新實施“園局合一”模式
蹲點時間:10月29日
自貢市沿灘區作為全市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始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緊扣市委“工業強市”戰略,在全市創新實施“園局合一”模式,推動優勢力量、資金、政策向園區集中,以深化系統集成改革,蹚出一條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的新路徑,更好賦能全區經濟高品質發展。
園區發展充滿活力 記者 羅祥瑞 攝
大膽改革創新探索“園局合一”新模式
深秋時節,記者走進沿灘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呈現在眼前的是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熱火朝天景象。以高品質發展為主線,以聚集大項目為抓手,在這個擁有多塊“國”字招牌的園區裏,正澎湃著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探索“園局合一”模式,變“分散辦公”為集中“服務”。 記者 羅祥瑞 攝
高品質發展背後的秘訣是什麼?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林李虹一語道破,那就是必須有創新的體制機制。
“針對園區存在的項目招引、建設、投産前中後三端職責不清、協調不暢等問題,我們敢於先、勇求變,以園區發展需求為導向,在全市率先探索出‘園局合一’的模式。”林李虹如是説,以此來打破固有的機制體制,推動政企溝通、服務企業扁平化、一體化,招商引資、政策落地快捷化、精準化。
“一站式”服務讓企業很是滿意 記者 羅祥瑞 攝
何為“園局合一”?林李虹解釋,就是將區投資促進局、區科技和經信局等工業經濟主要職能部門分批統籌到園區合署辦公,形成“園區管委會+投促局”“園區管委會+科技和經信局”的“園局合一”體系框架,全鏈條負責項目招引、項目建設、投産運營。對專業性較強,但無條件實行合署辦公的區級部門,採取在園區設置部門服務窗口、定期入駐的方式為園區提供政務服務,以業務“入園”實現“園局合一”。
在運行的過程中,推行“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建立“黨工委聯席會議制度”,重大事項實行園局共同決策、同步跟進,形成“領導一肩挑、管理一體化”的運作機制。同時,重構職能,建立起園局模組權責清單,“局”模組以行政職能部門為主體,區投資促進局全面承接園區招商引資職能職責;區科技和經信局負責企業的政策扶持,提供辦理“小微快貸”“園保貸”、申報省市獎補資金、爭創科技創新平臺等服務。“園”模組以園區管委會為主體,圍繞項目建設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便捷化審批服務。
針對“園局合一”後職能增多、權力集中,易誘發腐敗風險等情況,還創新構建營商環境“園廉體”監督服務網絡,在園區打造1個“廉”心服務大廳、2個服務站、4個示範點,開展“監督亮牌”“雙紀聯查”“訪遍園區”等活動,更好為園區發展保駕護航。
整合資源努力實現“1+1>2”的聚合效應
事實上,“園局合一”就是變“分散辦公”為“集中服務”,充分發揮資源集成優勢,突破解決發展難題,實現“1+1>2”的聚合效應。
首先,就是“人”隨“事”走,實現“園區事園區辦”。記者在園區企業服務大廳看到,這裡設置有稅務、生態環保等多部門的服務窗口,通過部門定期派駐,實現項目立項、供地、施工、驗收等行政審批事項“一站式”集中審批。
這對於企業而言無疑是一件大好事。自貢中天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專員周廣智對“園局合一”這一模式讚譽有加,“以前辦理業務時需要多個地方來回跑,現在只需要在園區就可以一站式辦理,省心又省力,很方便。”
實現園區事園區辦 記者 羅祥瑞 攝
最值得一提的是,園區還探索項目專員幫辦代辦模式,實行“ 項目審批全程代辦、項目推進全程跟進、項目後期延時跟蹤”,以及時掌握企業項目手續辦理情況,幫助企業梳理審批流程,把握關鍵審批環節 ,協助提前準備申報材料。
以江蘇國泰電解液和回收溶劑項目為例,在項目專員的“保姆式”跟蹤服務下,該項目從土地摘牌到施工進場僅用3 天,比改革前同類型項目審批時間縮短120余天,刷新了“沿灘速度”。
與此同時,還建立起“一週一走訪”“一月一聯席”等服務企業常態機制,由園局主要領導聯合生態環保、應急管理等部門專業人員組成網格小組,每週上門收集企業意見建議;以園局為主體,每月召集相關部門對收集到的問題實行集中協商,今年已為企業解決問題100余個 ,兌現招商引資項目扶持、稅收減免等惠企政策資金超億元。
項目專員上門為企業服務 記者 羅祥瑞 攝
“幹部下沉園區一線服務,實實在在解決了企業的難題。”四川惠科達儀錶製造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通過變“坐堂接診”變為“上門問診”,“獨門挂診”變為“聯合會診”,“被動急診”變為“定期巡診”,堅定了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
為推動集成效應的最大化,沿灘區還建立了園區企業徵信評分機制,由園區管委會會同科技和經信局等部門根據企業發展前景、安全評估、環境影響等要素進行評分,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可以用徵信換取“零抵押”貸款,企業最多可從“企業誠信貸”貸款300萬元。
如今,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沿灘區正鉚足幹勁、以奮進之姿,拼經濟搞建設,跑出“加速度”,拼出“新業績。”(自貢融媒記者 卜一珊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