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8日,2024年成都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在成都武侯區舉行。這是成都武侯區第二年舉辦該項賽事,也是成都後大運時代和世運會前夕重磅舉辦的國際體育賽事。
辦賽就是營城,流量也是增量。熱度高、人氣旺,全網全城參與度拉滿,今年的賽事又是風風火火。成都武侯區以世界盃公園為核心,以玉林路民謠季互動專區為支撐,以“吃行遊購娛”消費場景為外延,呈現成都混合團體世界盃為主辦城市帶來的“文商旅體”融合發展成效。多業態互動交融、多場景引流促銷、多區域共創參與,混團黃金周IP的經驗探索,正引發國內在賽事經濟方面的深度思考。
辦一場賽,興一座城,拉動一方經濟。官方統計顯示,2024國際乒聯混團世界盃觀眾跨省跨城觀賽率高,賽事門票銷售火爆。累計售出門票10.17萬張,實現門票凈收入4500萬元,較去年增長73%;購票觀眾中成都市內佔23.4%,市外佔76.6%(省外佔63.5%),平均入場率更是超過巴黎奧運會。
賽事期間,頗受市民遊客喜愛的“乒向未來”開放麥、民謠演唱等音樂活動及全球熊貓夥伴、“球場和校園·來自世界盃的青春對話”等對外交流活動熱鬧展開,不僅秀出成都氣質、展現中國風範、弘揚體育精神、增進文化互鑒,還持續點燃了市民遊客的觀賽熱情和消費熱情。
正如國際乒聯集團及WTT世界乒聯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丹頓所言,“球場內只能容納5000人,但世界盃公園可以讓更多人體驗到成都的文化、乒乓球的文化,這個是很重要的事!”據統計,從11月28日正式開放至全部比賽結束,世界盃公園入園合計22萬餘人(次)。
人氣就是人間煙火氣,“體育流量”必會轉化為“人氣增量”——消費的人越來越多,跨省跨城觀看賽事的人越來越多,拉動了旅遊、交通等一系列消費;投資的越來越多,成都以賽事為紐帶,舉辦“體育+”産業推介會,精彩的比賽、優質的服務,持續擦亮成都“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據統計,本次混團世界盃共帶動消費3.8億元,較去年2.5億元增長52%。其中,賽事的舉辦帶動場館周邊200余個商家實現營收約4800萬元,平均增幅220%。高品質體育聯袂城市高品質發展,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在賽事營城的火熱進程中,收穫著融合發展的“甜頭”。
以賽惠民、以賽興業、以賽營城。而今,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成效已全面突破最初規劃。2022年,成都世乒賽團體賽成功舉辦;2023年,成都大運會成功舉辦;2024湯尤杯等國際賽事等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也相繼在成都舉辦;2025年,成都還將舉辦第12屆世界運動會。成都武侯區,作為連續五年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的舉辦地,擁有眾多的體育賽事專業場地和體育運動休閒場景,持續助推運動消費和餐飲旅遊消費等業態高速增長。
一場體育盛宴,促進産業深度融合。據統計,在本屆賽事期間,武侯祠錦裏、春熙路太古裏、大熊貓基地、東郊記憶等重點旅遊打卡地接待遊客372.28萬人(次)。全市重點酒店預定平均增長約25.6%,入住率增長22.1%,營業額增長約16.8%。將體育流量變為消費增量、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文旅增量,體育盛宴對城市産業發展的“杠桿效應”越發明顯,“跟著賽事去旅行”正持續為成都引流。
賽事名城,惠利民生。從“辦賽”到“營城”“興業”“惠民”,賽事名城調動的是2100萬市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今年上半年,成都免簽入境遊客9.5萬人次中89%(8.5萬人次)是經由144小時免簽途徑,“體育改變城市,運動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讓國內外遊客與本地居民在觀賽中“雙向奔赴”。以賽謀城、以賽興城,賽事名城展現出開放的城市姿態和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一場體育盛宴,見證一城奮進。奮進中的成都,正加速積極培育文娛旅遊、體育賽事等國際消費新熱點。而混團黃金周恰逢其時,是將賽事巨大流量變為經濟增量的積極嘗試,是“體育+”消費模式的擴展與創新,也是成都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推動經濟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有力之舉。
城市因賽事而火熱,賽事因城市而繽紛。“體育流量”正轉化為“人氣增量”,讓天府文化和巴蜀韻味綻放在世介面前,賽事名城正成為成都發展新引擎,建設成果惠及每一個成都人。(鄧海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