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竹
全省竹漿産能達到190萬噸,居全國第一,超過全國總産能的七成
全省培育“以竹代塑”産品生産企業59家,竹餐具、竹包裝、竹傢具、竹纖維複合材料等“以竹代塑”産品研發生産規模不斷壯大
四川現有竹林面積1841萬畝,居全國第2位。不過,每年全省有三分之一的竹材處於閒置狀態,全省仍有約200萬畝低産低效林
四川計劃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修建或改造竹區道路3000公里以上,打通竹區間的“毛細血管”,推動竹材採運和就地初加工的機械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
12月9日,四川興文經開區竹産業園內,一側的廠房中,竹制餐盒源源不斷從機器中吐出,另一側的建築工地則塔吊林立、機器轟鳴。
邊建設邊生産。自今年3月註冊簽約以來,僅耗時5個月,四川金晟竹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項目施工圖已變成建築實景。待二期項目建成,這裡一年將生産4萬噸以竹子為原料的環保餐具産品,年産值超5.6億元。
竹子是可再生、可循環、可降解的優質環保材料,它作為塑膠的“平替”可從源頭上減少塑膠垃圾的産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
202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産業體系初步建立。
一年來,越來越多“以竹代塑”項目在四川各地加速落地,“以竹代塑”産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看生産:延鏈強鏈,提高産品附加值
延長産業鏈是實現“以竹代塑”産業增值的關鍵。
不只是四川金晟竹科技有限公司,“當年簽約、當年投産、當年升規”的故事在達州市大竹縣也多次上演。“一年前,大竹縣沒有完整的竹産業鏈;一年後,我們實現‘從0到1’,構建‘三竹鼎立’現代竹産業體系。”大竹縣林業局局長孔祥勝介紹,當地通過引進3家佈局竹纖維、竹漿紙、竹纏繞的龍頭企業,綜合下游鏈條收益,未來可帶動産值增長180億元以上。在四川興文經開區竹産業園內,四川大江禾竹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滿負荷運轉,形狀不一的毛竹片經過碳化、浸膠、壓制等全自動工藝,被加工為一塊塊重竹地板。一條生産線只需 4個人操作,在提高工藝水準的同時,實現用人成本降低。
精深加工後,這些産品“身價”將翻倍。企業負責人吳特傑表示,這些傢具市場中的高端産品,1立方米的市場價超過1萬元,較大多數竹制産品至少高出1倍。
“今年,通過招引多家不同應用場景的‘以竹代塑’企業,能為我們縣竹加工板塊增加30%以上的産值。”興文縣林業和竹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周永潮説。
“這裡不僅原料豐富、便宜,設備補貼、稅收貼息都有優惠。”四川金晟竹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平告訴記者,今年簽約以來,當地政府即派出專門團隊幫助協調公司建設,確保公司一期項目僅用5個月就建成投産。
放眼全省,“以竹代塑”産品加工發展取得新突破。省林草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省竹漿産能達到190萬噸,居全國第一,超過全國總産能的七成。目前,全省培育“以竹代塑”産品生産企業59家,竹餐具、竹包裝、竹傢具、竹纖維複合材料等“以竹代塑”産品研發生産規模不斷壯大。
看運輸:降本增效,打通竹子下山路
四川是竹資源大省。統計顯示,目前四川現有竹林面積1841萬畝,居全國第2位。不過,每年全省有三分之一的竹材處於閒置狀態,全省仍有約200萬畝低産低效林。“採伐成本高,農戶不願採。”周永潮道出竹材閒置的原因。當前,四川竹産區路網密度低,仍以人工採伐、打包、運輸為主。以宜賓市場價為例,每噸新鮮竹材銷售價為500元左右,但從種植到運下山的成本則超過600元。
通過“完善配套”暢通資源渠道。以興文縣為例,近年來,當地新建(改造)竹林基地連接路、生産道路超1000公里;組建專業砍伐隊255支,推廣使用電動伐竹剪、油鋸、竹材移動貨索等專業設備,有效解決“竹材下山難”問題。
山區還存在一些因坡度過陡、修路成本過高、生態保護而不適合修路的地方。周永潮透露,近日,興文縣將在全省率先招引一家無人機企業,專門為山區中的竹林提供高效低價的運送服務。“運輸費大約每噸200元,比人力成本便宜一半,搬運噸位也更大。”
結合去年9月印發的《四川省竹産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四川計劃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修建或改造竹區道路3000公里以上,打通竹區間的“毛細血管”,推動竹材採運和就地初加工的機械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
看應用:多方發力,擴大竹産品應用市場
竹子經過初、精深加工,可生産涵蓋酒店、餐飲、竹家居、竹文創等領域1萬餘種竹製品。“今年交易中心的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興文縣創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運營部部長溫靜告訴記者,近一年比較明顯的感受是,主動前來的新客戶更多了,行銷人員洽談的成功率也高了許多。
溫靜介紹,銷量的增加,源自産業技術進步,在提升産品品質的同時,價格也被“壓”了下來。“像我們最近推出的新款竹炭牙刷,品質比市面上同價位的牙刷好得多。”同時,消費者對竹制産品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竹制鍵盤、水壺、紙盒、筆筒……在興文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竹制産品隨處可見。
“這不是個例。”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6月,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四川省支持“以竹代塑”産業發展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推進公共領域率先應用、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應用、推動公共生活領域廣泛應用、推動重點行業領域大量使用,“以點帶面,逐漸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更多老百姓接受、使用和購買竹産品。”
推動“以竹代塑”産品走向市場,省級層面還將繼續發力。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細化“以竹代塑”行動指導相關規劃和方案制定,推動“以竹代塑”産品納入政府採購範圍,帶動公眾參與,進一步培育擴大竹産品消費市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俊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