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中國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走好民族共富路
2024-12-17 10:50:2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雯涵責編:馮巧鳳

  12月16日,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委網信辦、四川省廣播電視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媒體進基層、企業、高校宣傳活動走進被稱為“中國彝家第一村”的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了解其鄉村振興情況。

  村口附近,一棵樹齡超200歲的紅椿樹屹立於公路旁。從紅椿樹向對面眺望,一片紅墻青瓦的彝族聚居群落映入眼簾,巍巍壯觀,那就是迤沙拉村。

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中國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走好民族共富路

從觀景臺觀金沙江大峽谷 攝影 鄭建超

  汽車向村莊前行,途經金沙江大峽谷觀景臺。山峰海拔1800米左右,但見群山蒼茫、巍峨,氣勢逼人,谷底江水如碧,金沙江靜水流淌。金沙江大峽谷觀景臺建於2008年,觀景臺旁正在開發步道,供遊人近觀金沙江大峽谷。

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中國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走好民族共富路

遠眺迤沙拉村 攝影 鄭建超

  車行幾分鐘,來到迤沙拉村居民聚集區。迤沙拉村傳統民居獨具特色,青瓦紅墻、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呈現出一派秦淮人家的民居風貌。石板制路面街道乾淨,路邊各式鮮花盛開,陽光灑在大地,營造出祥和安逸的氛圍。不少當地彝族居民開起了民宿,迎接遠方來的客人。在古代,迤沙拉村也是茶馬古道的一個驛站所在,茶馬古道文化更為村子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色。

  這裡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姊妹節”,家家戶戶門插索瑪花,兄弟姊妹相聚一堂,飲酒、唱歌、打跳,要熱鬧一天。農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更是彝族的盛大節日,人們身著彝族服飾徹夜狂歡。迤沙拉村在婦女節、重陽節等節日和週末經常性開展群眾性文娛活動,談經古樂、打跳、民歌小調都是這些活動上的主要內容。

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中國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走好民族共富路

彝族民俗節目表演 供圖 攀枝花市仁和區融媒體中心

  據悉,迤沙拉村有600多年曆史,原是古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驛站,因長期的多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獨具特色、蜚聲中外的俚頗民俗文化。迤沙拉村佔地面積約150公頃,總建築面積67000平方米,居民604戶2253人,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談經古樂,也是中國名硯——苴卻硯的礦石産地之一。該村先後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四川省最具保護價值的村落”“中國傳統村落”“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四川最美古村落”等稱號。

  此外,依託迤沙拉村獨有的地理海拔高的優勢,這裡建成佔地1700多平方米的“星空觀測基地·川南天文臺”。這是集科普、科研、住宿、餐飲、研學等為一體的星空觀測基地,內有天文觀測區、天象廳、多功能廳、太陽系天體主題民宿、星幕餐廳五大功能區,現有27台專業天文望遠鏡,已然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兼具科普、科研、住宿、餐飲、研學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天文臺。

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中國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走好民族共富路

“星空觀測基地·川南天文臺” 供圖 攀枝花市仁和區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平地鎮迤沙拉村多措並舉走好民族團結進步共富路。該村堅持“糧菜輪作、種養結合”,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打造2400余畝糧菜輪作示範區、1000余畝觀光休閒採摘農業,建成50畝藍莓種植園;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攀枝花文旅IP,大力發展旅遊度假、觀光采摘、研學旅遊、消夏避暑等産業,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年吸引遊客90余萬人次,旅遊經營年收入超4000萬元;堅持“跨村聯建、文旅共富”,發揮金沙江大峽谷旅遊度假區核心區作用,與大龍潭彝族鄉拉鲊村建立共同協商、文旅互推、文藝共享機制,整合迤沙拉“古村落”、拉鲊“古渡口”優質旅遊資源,一體開展旅遊産品開發、線路設計,打造文旅創富共同體。

  同時,該村申報一批民族非遺,深度挖掘迤沙拉歷史文化遺産。此外,該村建設“俚頗共富”人才驛站,搭建“俚頗工坊”共富平臺,結合迤沙拉文化特色,建設集俚頗彝秀、苴卻硯、張家酒館等工作坊為一體的共富集市,引導村民在姊妹節、火把節等重大節慶活動中發展地攤經濟,實現“攤上共富”。2023年,全村集體經濟純收入88.7萬元,較2021年增長195.6%,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萬元,較2021年增長21.3%。(文 朱力 王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