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屋脊”上,築“天路”有多難?青藏公路全線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川藏公路全線堪稱“地質災害的博物館”,低溫缺氧時刻挑戰著人類極限;
鑿通一道道險隘,跨越一條條激流,穿過茫茫戈壁荒原,翻越崑崙山、唐古拉山,留下3000多人犧牲的悲壯凱歌……
2024年12月25日,是川藏、青藏公路通車70週年的日子。
70餘年前,10萬多築路大軍用鐵錘、鋼釬,一米一米在懸崖峭壁上鑿石通路、在雪域高原開山架橋。最終,川藏、青藏公路形成巨大的“V”字狀,創造出“世界屋脊”的發展奇跡。
1954年12月25日,這兩條全長共4300多公里的公路同時通車拉薩,結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歷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成為寶貴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之一。
以“兩路”為起點,“世界屋脊”上的路網密織、交通更暢——
70年前的西藏,廣袤的土地上沒有一條公路。“兩路”修通後,由青海、四川通往拉薩的公路也僅不到5000公里。
如今,鋪設在西藏、青海的公路總里程已達21.27萬公里。“世界屋脊”上所有縣城均已通了公路。
從當初的砂石路,到如今的瀝青路,進藏通道越來越通暢。“過去要走將近一個星期,現在兩天就能到達。”長期在青藏公路運貨的司機馬福軍説。
公路先行,鐵路、航路漸次鋪展,一張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加速形成。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4年前,川藏鐵路也已開工建設,又一條鋼鐵“天路”將通向雪域高原。
自1965年3月正式通航後,西藏截至今天共開通飛機航線180條。從拉薩出發1日之內可暢達全國各地。
以“兩路”為原點,青藏高原打開發展新格局——
如今,拉薩的街頭巷尾,懸挂著遼、黑、甘、浙等地車牌的越野車隨處可見。
在青藏公路國道109線路邊的拉薩城投物流園內,一排排大貨車整齊排列。堆龍德慶區區委書記石運本説:“京東、伊利、德邦物流等紛紛入駐這裡,西藏的青稞、藏藥等特色産品也加速銷往全國。”
走在格爾木的街道上,不管是口味鮮醇的潮汕海鮮,還是噴香撲鼻的東北燉菜,亦或是鮮香麻辣的川湘菜係,都能品嘗到。
70年前,格爾木,是一處荒灘戈壁。帶領築路大軍修築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將軍,把鐵鍬向地下一插,大聲告訴大家:“我們的帳篷紮在哪,哪就是格爾木!”
如今,因路而生的格爾木,匯聚八方來客,正在全力建設青海省副中心城市。1953年,格爾木僅有0.11萬人;2023年末,這裡的人口數量已達22.53萬。
昔日,築路過程中,來自漢族、藏族、回族等多個民族的10萬多築路軍民,攀冰臥雪,捨生忘死……
今天的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沿線,各族群眾在這裡建設、運營一處處補給驛站,服務著南來北往的人們。青藏公路旁,海拔4600米的“扎西超市”,常年備著氧氣瓶和緩解高反的藥物,救助了很多人,女主人扎西德吉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最熱情的‘阿佳拉’(藏語:姐姐)”。
以“兩路”為基點,“兩路”精神紮根開花、傳承發揚——
馳騁在海拔超4000米原野上的青藏列車,只要經過護路點,就會有護路隊員向它敬禮。
這一習慣堅持了近20年。在這片土地上,“兩路”見證並創造著“世界屋脊”的發展奇跡,也默默接受著人們對它的禮讚。
“為了祖國的建設,把公路通到拉薩,這不是什麼奇跡,而是新中國人民沒有不可以克服的困難……”“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生前的一段話,至今回蕩在巍峨的崑崙山間。 據新華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