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綿陽建設敲定“時間表”“路線圖”
2024-12-27 16:58:45來源:綿陽日報編輯:楊雯涵責編:馮巧鳳

  美麗綿陽如何建設?12月26日,綿陽市政府新聞辦美麗綿陽建設新聞發佈會給出了答案。

  發佈會上,對綿陽市政府近日印發的《美麗綿陽建設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解讀,圍繞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産業引領、生態美市、城鄉共美、文化鑄魂及流域共建6個方面制定出“路線圖”。

  綿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代輝用一句話概括了《規劃》的願景:“持續提升美麗綿陽建設能力水準,充分綻放美麗綿陽現代科技之美、綠色産業之美、自然生態之美、城鄉宜居之美、多彩人文之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科技城。”

  三步走——

  到2027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綿陽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綿陽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展望到本世紀中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綿陽全面建成。

  四個定位——

  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科技城為核心定位,加快建設中國綠色科技創新高地、全國生態環境智治標杆城市和成渝地區美麗涪江宜居城市典範。

  六項任務——

  以創新驅動開創美麗智慧新階段,以産業引領激發綠色低碳新動能,以生態美市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以城鄉共美塑造宜居家園新風貌,以文化鑄魂增添文旅融合新活力,以流域共建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樣板,充分綻放美麗綿陽現代科技之美、綠色産業之美、自然生態之美、城鄉宜居之美、多彩人文之美。

  七大行動——

  通過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綠色低碳發展、生態保護、環境品質提升、城鄉建設、文化繁榮發展、示範樣板建設七個方面的系列行動,推動美麗綿陽建設任務落地落實。

  思路清晰

  美麗綿陽這樣建

  最近,綿陽的“老朋友”紅嘴鷗又飛到綿陽過冬,吸引不少市民朋友前往拍照打卡,水碧鷗舞人歡笑的場面,構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生態美景。

  在綿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鄭開強看來,紅嘴鷗的到來不僅為綿陽市民帶來了美好的視覺感觀和精神享受,更印證了綿陽在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水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涪江是綿陽的“母親河”,她從岷山雪寶頂的大壑中穿行而出,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流出了670余公里的綿長。在《規劃》中,“建設美麗涪江”是關注重點。

  如何變涪江為“福江”?綿陽將從全域協作健全美麗涪江共建體系、深化治理推動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強化保護守護水岸山林生機盎然、以水化文建設美麗涪江文化景觀四個方面著手,探索把涪江流域打造成為美麗河湖跨省實踐的示範標杆、生態環境領域區域協作的高水準樣板。

  美麗綿陽建設關注的不只是一條江,它更是一項系統工程。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規劃》參照《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2023年版)》《美麗四川建設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了5類32項指標,明確了各項指標2023年現狀值及2027年、2035年的目標值。

  在具體實現路徑上,圍繞建設綠色繁榮、城美人和、智慧高效的美麗綿陽,提出了“三四六七”的工作思路——

  “三”即“三步走”。到2027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綿陽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綿陽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展望到本世紀中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綿陽全面建成。

  “四”即“四個定位”。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科技城為核心定位,加快建設中國綠色科技創新高地、全國生態環境智治標杆城市和成渝地區美麗涪江宜居城市典範。

  “六”即“六項任務”。以創新驅動開創美麗智慧新階段,以産業引領激發綠色低碳新動能,以生態美市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以城鄉共美塑造宜居家園新風貌,以文化鑄魂增添文旅融合新活力,以流域共建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樣板,充分綻放美麗綿陽現代科技之美、綠色産業之美、自然生態之美、城鄉宜居之美、多彩人文之美。

  “七”即“七大行動”。通過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綠色低碳發展、生態保護、環境品質提升、城鄉建設、文化繁榮發展、示範樣板建設七個方面的系列行動,推動美麗綿陽建設任務落地落實。

  目標明確

  美麗綿陽建這樣

  美麗綿陽建設中,將創新貫穿建設全過程,內容上既注重現有美的塑造和打造,也注重未來美的意識和理念的培養。

  王代輝表示,比如,提出建設中國綠色科技創新高地、全國生態環境智治標杆城市,打造國內一流、西部領先具有科創特色的全國生態環境智慧城市標杆。專設“創新驅動”板塊,新增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效數量、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等指標,推動美麗綿陽打造科技創新引領美麗中國建設的典範。

  《規劃》中提出,建設水清景美的美麗河湖、山水相融的生態園林城市、各具特色的美麗縣城、獨具魅力的和美鄉村、路景如畫的美麗交通,打造各美其美的示範樣板。

  探索“各美其美”的美麗綿陽建設之路,綿陽早已起步——

  在鄉村,北川縣石椅村片區組團聯動,創新“一三産業互動發展模式”,形成了集觀光、體驗、康養為一體的農文旅深度融合典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遊仙區勝利村改革創新,發揮村莊規劃引領作用,盤活利用建設用地和土地資源,發展“美麗鄉村+”旅遊、康養、農業、農産品加工等新業態,推進村社共富共美。

  在城市,“公園20分鐘效應”火爆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到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散“班味”成為綿陽很多年輕人週末打卡的新選擇。

  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生態園林城市。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綿陽還將通過挖掘與實踐生態文化,通過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打造旅遊發展高地、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文化惠民樂民。同時,加強博物館、圖書館等文藝陣地的建設,鼓勵創作文化藝術精品,通過繁榮文化與文化陣地建設結合,培養城鎮居民、鄉村百姓對美的感知感受能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規劃》還描繪了“治理”藍圖——

  在生態上,夯實涪江上游生態屏障,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建設“大熊貓第一市”。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和凈土保衛戰,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提升生態風險防範能力,不斷擦亮美麗綿陽建設的綠色生態底色。

  在生産上,建設碳達峰碳中和體系、清潔低碳現代能源體系、綠色交通運輸體系三大體系,不斷推進重點工業高品質提升、特色農業高品質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水準增長,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生産,提高農業綠色發展水準,以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持續激發美麗綿陽建設的綠色低碳動能。

  在生活上,強化以城帶鄉、城鄉融合,聚力提升城鄉生活品質,聚力提升城市品質,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品質,優化城鄉公共服務供給,加快形成美麗綿陽建設的綠色生活方式。(記者 郭若雪 尹秦 宋德平 陳冬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