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筆墨紙硯被文人稱之為文房四寶。硯就是硯臺,是書法書寫的必備工具,用於盛墨水。依託攀枝花市仁和區獨有的石材,能工巧匠們精心製作的苴卻硯聲名遠播,被譽為中國名硯。任樹賓則是這些能工巧匠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員。
任樹賓在雕刻硯臺 供圖 受訪者
苴卻硯的石材獨産于中國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大龍潭鄉境內)的懸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稱“苴卻”,故謂之苴卻硯,以其豐富的膘、眼、線、紋等眾多石色稱雄于硯界,被譽為“中國彩硯”。其石色紫黑沉凝,石質緻密細膩,瑩潔滋潤,發墨如油,存墨不腐,石晶絢麗豐富。
任樹賓苴卻硯作品 供圖 受訪者
任樹賓是怎樣走上制硯之路的呢?“我是1986年接觸到苴卻硯石材。當時,朋友從攀枝花背回三塊苴卻石材,我一看見就深深受到吸引。石材奇特,石頭裏面長了像人眼睛一樣的石料,光彩照人,十分罕見,翠綠如玉。我就刻了一方倣古的龍鳳呈祥硯,從此便對雕刻苴卻硯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任樹賓説。
任樹賓苴卻硯作品 供圖 受訪者
這一結緣就是30多年,從1989年到1993年,任樹賓在攀枝花市苴卻硯廠擔任車間主任,1993年到1997年擔任攀枝花市康華工藝美術品廠長,1997年自創硯臺生産企業-攀枝花市鑫苑工藝美術製品廠並任廠長。
作為非遺傳人,任樹賓表示,深知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將傳承永遠在路上精神,秉承苴卻硯文化特色,做好形色體藝術,創作出更多的藝術精品。
任樹賓雕刻的硯颱風格古樸、高雅、精美、自然,多次獲得國際金獎,那麼他又有什麼樣的雕刻理念呢?“我的作品一直堅持用好每一塊石材,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多看書,多學習,多展示,開眼界,長知識,堅持融合文化藝術于一體的設計觀念。”任樹賓説。
硯臺作為中華文化中的文房四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之一,如何繼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國門?
對此,任樹賓表示,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一,過去一般都是用來寫字時使用。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的觀念的變化,制硯人也與時俱進,把傳統的文化注入新時代的藝術作品,推出集可使用又可以收藏、觀賞于一體的藝術精品。此外,要多展覽展示,多向國外傳播尤其是加強與東南亞藝術名家的交流交往,讓更多人了解苴卻現,喜歡苴卻硯。
談及未來的發展之路,任樹賓表示,攀枝花市鑫苑工藝美術製品廠自1997年建廠以來,堅持顧客至上,與市場接軌,不斷學習和創新,一直正常經營,解決了很多的青年就業,未來將繼續走自己的路,不斷創新,不斷發展,做好老字號名牌産品。(文 朱力 王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