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曾獲評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圖為年畫村法治文化廣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范芮菱攝
2024年四川省“憲法宣傳周”主題活動上,公佈了2024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四川省司法廳供圖
近日,作為四川省“憲法宣傳周”的活動之一,由四川省司法廳、四川省教育廳、團省委共同組建的四川省大學生法治宣講團正式成立,宣講團由54名四川大學學生組成。“我一定會不斷加強理論學習,通過宣講鮮活的案例,讓法治意識和法律常識貫穿于大眾的生産生活中。”宣講團成員朱昱衡説。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今年也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頒布70週年。12月初,四川省“憲法宣傳周”活動火熱拉開序幕。
活動的開展,是四川普法工作走深走實的生動切片。今年以來,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四川省司法廳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按照“一個目標、四項工程”總體思路,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為工作目標,以推進法治宣傳提質、法治文化浸潤、基層治理強基、工作質效提升“四項工程”為工作路徑,推動全省守法普法工作高品質發展,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營造濃厚法治氛圍。
創新普法形式 在輕鬆氛圍中領悟法治精神
國家工作人員代表響亮地宣讀著憲法宣誓誓詞,國家工作人員、青少年、企業職工、新業態從業人員等代表深情誦讀憲法序言和相應條文……12月4日,2024年四川省“憲法宣傳周”主題活動舉行。來自全省法治領域和各行業代表以情景再現、現場講述、法治演繹等形式,用真實的案例、生動的情景和鮮活的語言,展現了四川弘揚憲法精神、傳遞法治力量,將各項事業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的生動實踐和積極成效。活動現場還揭曉了2024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及提名人選,發佈了首屆“四川十大經典法治IP”“四川十大特色法治陣地”“四川十大重點培育法治IP”“四川十大重點培育法治陣地”。
全省各地立足實際,紛紛奏響憲法宣傳“進行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憲法性文件是什麼?”12月4日,廣安市人民廣場,一堂“憲法課”在這裡開講。市民通過參與“開盲袋”活動,了解憲法相關知識,並得到相應獎勵。
在眉山,一大波“非遺”普法活動接踵而至——當地將非遺項目融入法治文化,給幹部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非遺+法治”文藝節目,讓廣大幹部群眾在輕鬆的氛圍中領悟法治精神。還結合三蘇文化,發佈了《法曉天下:三蘇法治文化與治理智慧》《東坡法治故事軼事繪本》等宣傳讀物。
一場遊戲,將民主法治精神傳遞給更多人。樂山市舉辦了“法治燈謎”活動,將憲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知識“隱身”于燈謎之中。大家駐足在燈謎前,頗有興致,“這次法治宣傳教育形式新穎,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位參加活動的樂山市民説。
一趟車,讓群眾“零距離”接觸憲法知識。結合國家憲法日,全省首輛主題普法巴士“青羊普法巴士”換上“新皮膚”,車廂內隨處可見通俗易懂的憲法知識,宛如一本流動的“普法讀物”。“路上沒事的時候就看看車上的法律知識,説不定能幫我解決難題。”市民李含芬點讚道。
四川監獄系統、四川戒毒系統幹警也積極奔走在普法宣傳一線。
德陽監獄、漢王山監獄、成都未管所民警走進社區,用“擺攤”“拉家常”的方式向群眾普及憲法等法律知識,耐心答疑釋惑。省資陽強戒所、省鹽源強戒所、省西昌強戒所等則通過“所地協作”,設立法律諮詢臺,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力、履行義務、解決糾紛。
抓實青少年法治教育,錦江監獄、甘孜監獄、邛崍監獄、川西監獄等監獄民警走進校園,為孩子們帶去一堂堂生動形象的法治課。“愛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務(昭覺)工作站和昭覺縣比爾鄉中心校共建的禁毒防艾微基地也正式揭牌。
一邊提升公民法治素養,一邊抓普法宣傳。提升公民法治素養。四川召開全省公民法治素養提升工作交流會,總結提煉“1+20”試點經驗成效,探索制定公民法治素養測評指標,建立全省公民法治素養觀測點;持續推進全省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120.1萬名國家工作人員參與學習。
抓好“花式”普法宣傳。組織2023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開展巡迴法治宣講活動40余場次,線上線下超過100萬人次參與;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普法,廣泛開展“送法進企業、進園區”活動……“大普法”工作格局在四川各地加速呈現,法治春風真正吹進了尋常百姓家。
講好法治故事 打造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
“2023年,我帶領20人的律師隊伍,為成都市青羊區67個社區的群眾提供了4000多次法律服務。”今年5月27日,在四川省第四屆民法典“三個一百”主題集中宣講活動現場,身穿“青律V光”藍色馬甲的成都市青羊區社區律師代表衛春龍走上舞臺,講述了他與團隊服務群眾的故事。
在成都,有許多像衛春龍一樣的“青律V光”志願律師,他們把名字挂進小區院落,將公共法律服務的責任擔在肩上,為轄區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普法宣傳、矛盾糾紛化解及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務。
積極改造卻得不到親人的原諒,四川省女子監獄服刑人員何某某一度因此情緒崩潰,封閉內心拒絕與他人交流溝通。“你願意告訴我們一件你當下最不能釋懷的事嗎?”“木蘭”警官主動走近何某某,提出陪她一起“走冰山”、打開心結,並詳細研討制定了針對何某某的後續教育改造計劃。
“木蘭姐姐”是四川省女子監獄的原創法治IP,展現了監獄女警剛柔並濟、公正廉潔、矢志不渝的執法形象。近年來,“木蘭姐姐”IP系列産品不斷豐富,“木蘭姐姐説法”線上普法專欄、“木蘭姐姐”志願者團隊開展線下普法宣傳……成為法治四川建設的一張鮮活名片。
成都邛崍市組織駐村的“95後”選調生,組成“村官崍説法”普法團隊,聚焦建設法治鄉村,創新形式滿足群眾多樣化法治需求。還創設《村官崍説法》以案釋法推文、《“法律明白人”微課堂》直播、《民法典100問》短視頻、《邛開心·崍學法》等品牌普法欄目,發佈的作品線上瀏覽量累計突破200余萬人次。
“青律V光”“木蘭姐姐”“村官崍説法”“法堆堆”“蘇小法”“正義雪蓮”……近年來,這些融合了四川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與法治文化的法治IP,為新時代全民普法工作賦予了新的生命。
在打造法治宣傳名片的同時,特色法治文化陣地也不斷涌現。
位於巴中市南龕山半坡上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依託川陜革命根據地法令條例系列紅色法治文化資源,巴中大力開展紅色法治文化宣傳普及活動,組建“川陜蘇區映山紅”宣講隊、“紅領巾講解員”志願服務隊等法治宣傳隊伍,為轄區群眾宣講川陜蘇區紅色法治文化。
近年來,四川省司法廳率先開展紅色法治文化資源系統梳理工作,編纂形成全國首個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現有2批次20項遺存包括川陜省蘇維埃法令條例等文獻3項、太平紅軍粉壁墨書等器物3項、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等場所14項;評選首屆“四川十大特色法治陣地”“四川十大重點培育法治陣地”……如今,全省各地都建有法治文化基地、公園、長廊等大大小小的法治文化陣地,鮮明的法治元素巧妙融入街市村莊,成為一道道亮麗而又獨特的風景線。
築牢法治根基 法治“種子”在基層紮根發芽
“牟書記,快來一下,趙老三與趙老四兩家又打起來了……”近日,“法律明白人”牟秀波電話那頭傳來了急促的聲音。“有矛盾,找牟秀波。”這句話在廣元市蒼溪縣運山鎮口口相傳。在他的調解下,矛盾雙方常常“化敵為友”。
在蒼溪縣的田間地頭,“法律明白人”們深入村委會、農戶家、田間地頭傾聽群眾訴求,通過普法宣傳、法律解答、傾心調解等方式打開群眾心結。同時,以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為依託,開展“千名法律明白人進萬家”活動,累計走訪群眾8萬多戶,解決群眾、企業實際困難200余件。
每年拿出個人收入的5%用作普法維權,助殘幫困;開村民大會時,逢會必普及涉農法律常識,年均開展法治講座26場次;3年化解涉及土地流轉、高價彩禮等100余件矛盾糾紛,群眾滿意度超98%……在四川,一個個數據實例,刻畫出“法律明白人”的群像縮影。這些活躍在群眾身邊,隨時找得著、用得上的法治帶頭人,在基層法治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四川有“法律明白人”19.3萬名,實現平均每個村(社區)培養超5名。
在不斷優化的鄉村振興法律服務供給作用下,法治的“種子”在基層紮根發芽。
“快要過年了,大家一定要和和氣氣、遵守村約村規,營造一個好的鄉村環境,吸引更多人來我們年畫村耍。”歲末年初,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年味漸濃,“法律明白人”付銘忠挨個叮囑村民。
年畫村由原射箭臺村、大乘村、石墻村合併而來。“剛合併那會兒,大家很難融入到一起,經常因為一點小事産生矛盾。”付銘忠回憶。隨著建設力度的加大,村裏一批年畫作坊、年畫銷售、年畫培訓等年畫産業發展起來,大家也漸漸意識到,和美的村容村貌才能帶來更好的發展、吸引更多遊客。
為了在村內形成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年畫村編寫了村規民約12句,後又對部分內容進行了修訂。深挖綿竹年畫資源,綿竹市司法局還創編了《民法典·綿竹年畫繪本》《“法律七進”綿竹年畫釋法》等,並以年畫作坊為載體,以體驗繪製法治年畫等方式,提升群眾法治文化素養。系列舉措之下,年畫村基層治理法治化水準不斷提高,2021年3月被評為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四川依法治理基層基礎不斷夯實。目前共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9批次296個,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2批次403個,國家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2個、四批次省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230個,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打造了一支基層普法依法治理群眾隊伍。(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范芮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