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政法以三“度”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2025-02-14 09:36:25來源:四川日報編輯:楊雯涵責編:馮巧鳳

成都政法以三“度”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天府中央法務區涉外法治服務企業高品質發展大會現場。 本版圖片均由成都市委政法委提供(資料圖片)

成都政法以三“度”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法務惠企周周訓”專題培訓活動現場。

  近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掀起觀影狂潮,“冠軍”影片背後離不開司法力量的支持:成都高新區人民法院在電影出品方可可豆動畫所在的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設立全生命週期園區企業法律服務中心,為電影合作夥伴提供系列知識産權法律服務。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過去一年,成都各類産業發展背後都有政法力量的支撐與守護。在四川淩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超音速飛機背後,有成都市司法局持續為低空經濟建設鋪平“法治跑道”;在作家扶霞享受川菜背後,有成都市人民檢察院聚焦“共享廚房”,讓人間煙火安全飄萬家;在外國遊客暢遊成都背後,有成都公安提供的單方面免簽入境辦理服務;在阿來講杜詩裏的成都背後,有成都政法幹警行法治之力護商興企……  

  這一年,成都政法機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忠誠履職、擔當作為,以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營造支撐服務城市高品質發展。

  以維護秩序的靈敏度 提優“好雨知時節”的市場法治環境  

  “原來不敢出去,現在有了青白江區政法系統的‘兩本書’,我們不僅前往東南亞開拓市場,還大膽申請版權專利。”成都江河幕墻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黃婉説。  

  黃婉提到的“兩本書”,一本是《海上絲路(東南亞)外貿國別法律指引手冊》,另一本是《企業知識産權法律保護體檢報告》,被成都國際鐵路港的許多企業負責人形象地稱為外貿版的“去哪兒”攻略+“體檢單”。  

  2024年,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成都出臺55條政策措施,其中,涉及公安局4條、檢察院3條、法院5條、司法局5條。這兩本書正是該項政策落實到企業層的縮影。此外,還有更多舉措和行動正以“好雨知時節”般的靈敏度維護市場秩序,持續滋潤著法治化營商環境。  

  著力促進公平競爭。成都政法依法打擊串通投標、假冒商標、侵犯著作權等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犯罪行為,偵辦經濟犯罪案件1104件、打擊處理1632人;依法懲治涉企網絡謠言,打掉敲詐上市公司等犯罪團夥4個,打擊處理30余人。 

  深入踐行柔性執法。成都政法全面推廣實施不予處罰、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首違不罰、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1500余項,開展説服教育、勸導示範、預警提示、行政指導等132萬餘次。  

  築基涉企治安防控。成都政法部署開展平安成都“強基建設年”行動,持續建強群防群治力量,在大型綜合體、專業市場、産業園區等設立解紛工作站。深化警保聯動,推動成立成都市保安協會,整合全市389家保安服務企業、12萬保安員資源力量,全力做好企業、項目周邊治安隱患排查工作。  

  增強知識産權保護。成都政法探索建立技術事實查明中心,對涉“蜜胺”知識産權侵權案開展提級交叉執行,實現勝訴企業6.58億元經濟補償;推廣應用“知識産權雲警務室”,入駐企業2800余家。

  以規範行為的舒適度 提質“潤物細無聲”的執法司法環境  

  “根據破産管理人的申請,依法宣告成都某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破産。”2024年9月13日,雙流區法院受理並審結成都市首例“立轉破”案件,以屈某某為代表的健身房會員和債權人獲得100%的債權清償。  

  健身房“跑路”難題,通過雙流區法院的主動作為成功解決。過去一年,成都政法堅持“無事不擾、有需必應”,以法治規範政府行為,提升政企關係舒適度,提質“潤物細無聲”的執法司法環境。  

  “無事不擾”,做足“減法”——減少執法問題。向群眾要問題,建立12345熱線法治訴求分析機制,在商貿、物流等行業領域設立行政執法監督聯繫點105個;向問題要解法,持續開展人民群眾最不滿意行政執法突出問題承諾整改活動,查糾整改問題109項;向解法要機制,健全行政執法投訴舉報辦理機制,常態化辦理相關案件130余件。  

  減少辦案週期。深入開展涉企案件前端治理和訴內“衍生案件”治理,大力實施“雙提速”工程,實現糾紛在院時間下降59.48天,上訴案件流轉耗時提速52天,有效降低涉訴企業時間成本;同時完善涉外商事多元解紛功能,涉外糾紛化解時間最短壓縮至10天。  

  “有需必應”,做足“加法”——增加法律監督。嚴格區分罪與非罪,依法對某企業負責人涉嫌虛假訴訟案認定不構成犯罪,獲評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導性案例。開展“空殼公司”專項打擊治理,依法起訴利用“空殼公司”實施詐騙、洗錢以及涉稅等犯罪58人,督促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2615家。  

  增加調解效能。在渠道建設上,暢通“非訴調解+司法確認”銜接渠道,賦予12764份調解協議強制執行效力;在隊伍建設上,組建1698名仲裁員、899名調解員的商事訴前調解專業隊伍,累計受理商事調解案件、仲裁案件1.7萬餘件,標的額超154億元。成都法院受理案件數居全國中級法院(含轄區)首位,審判質效在副省級城市法院中穩居第一方陣。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特邀440個調解組織入駐法院,成功調解糾紛25.65萬件。  

  規範行為的“加減法”,換來市場活力的“乘法”——2024年,成都全市民營經營主體突破380萬戶,中小微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5%、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個百分點。

  以優化服務的開放度 提能“蓬門為君開”的政法公服環境  

  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推動建設的現代法務集群,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運行企業服務中心、金融調解中心、破産事務中心,啟動建設涉外法務中心、法務科技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助力四川天府新區落地重大産業項目150余個、總投資額超2800億元,入駐企業1.1萬餘家。  

  天府中央法務區的示範效應,正在帶動成都以更加開放的法商服務,提能“蓬門為君開”的政法公服環境。  

  涉外法治“引進來”,借外腦修內功。制定支持涉外律師人才發展專項政策,推動涉外律師人才納入《成都市人才分類目錄》;建立覆蓋135個國家(地區)法律和判例的外國法查明體系,提供服務3000余次;舉辦川港法律事務交流會,累計招引香港韓潤燊律師樓等境外法務機構14家。  

  訴訟服務“上雲端”,提效率降成本。優化升級“蓉易訴”在線訴訟平臺,納入成都市首批“蓉易+”系列創新應用場景,推進34項訴訟事務“一網通辦”。2024年以來,適用在線訴訟辦理案件185.09萬件次。同步上線“蓉易檢”檢察服務平臺,設立4個24小時檢察自助服務中心。  

  法律惠企“走出去”,搞培訓做體檢。聯動行業主管部門、高校院所、法律服務機構開展“法務惠企周周訓”37期,培訓企業近3000家、“董監高”和法務總監4000余人;推出“送法進園區”等活動350余場(次),覆蓋近10萬人(次);組織980名律師開展“律所黨建惠營商行動”活動,累計出具法治體檢報告1.8萬餘份。(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