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安岳:“土地流轉+果蔬糧輪作”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2025-03-19 16:24:2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雯涵責編:馮巧鳳

  3月17日,在資陽市安岳縣長河源鎮青石村的田野間,40余名工人躬身於連片的晚熟兒菜田中作業。隨著“唰唰”的拔菜聲,一筐筐青白鮮嫩的“菜頭”被壘上貨運卡車,即將跨越千里,發往江浙一帶,製作成為百姓餐桌上的爽脆榨菜。

  而這片碩果纍纍的土地,3年前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撂荒地。2023年初,業主駱洪波在青石村黨總支書記馬翠的招引下,通過“黨支部+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承包總面積300余畝種植基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工人正采收兒菜。-李達攝

工人采收兒菜 攝影 李達

  “面前的70余畝土地,能給我帶來200余噸的兒菜産量。”業主駱洪波介紹,除去正在采收的70余畝晚熟兒菜,旁邊60余畝蓮花白已進入包心期,預計全年能産出180余噸蓮花白,而另一側160余畝土地已經平整,預計4月初播下西瓜苗。

  “兒菜和蓮花白采收結束後,也會播下西瓜苗。待夏季西瓜采收完畢,我又會播種小麥,進入下一個農業循環期。”駱洪波將手中的菜頭放入菜網內,具有前瞻性的土地作物規劃,讓他對眼前“希望的田野”信心滿滿。

  過去,單一種植模式不僅效益低,土地閒置率也高。如今,兒菜、蓮花白、西瓜、小麥的“果蔬糧”循環種植模式,通過科學調配種植時序,既破解了單一作物導致的土壤養分失衡問題,又以十字花科與葫蘆科作物的生物特性差異,構建起天然病蟲害隔離帶,在穩定經濟收益的同時,還將土地利用率提了起來。

  種植思維突破帶來的不僅是生態效益,還為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基地採用“固定崗+季節工”的用工機制,農忙時節,每日吸納40余名村民參與育苗、移栽、采收等農時工作。通過計件薪酬制度,務工村民日均收入達150元左右,較傳統務農增收近2倍。

  “‘果蔬糧輪作’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高效土地流轉又讓村集體經濟每年獲得9000余元的穩定收入。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廣‘土地流轉+果蔬糧輪作’模式,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青石村黨總支書記馬翠介紹道。

  近年來,安岳縣立足傳統農業優勢,深耕土地“田文章”,通過科學規劃、品種搭配和技術配套,形成週年高效種植體系,讓四季無閒田的生態循環農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文 高超 易奎西 李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