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資陽市樂至縣高寺鎮梨子灣村,成片的桑園綠意盎然,嫩綠的桑芽隨風輕擺。村民張大姐提著竹籃穿梭其中,手指翻飛間,一捧捧鮮嫩的桑芽被收入籃中。這一幕,正是梨子灣村集體經濟負責人秦青松帶領村民發展桑芽茶産業的生動縮影。
從“養蠶村”到“茶香村”的轉變
梨子灣村曾是樂至縣傳統的蠶桑大村,2012年成立的蠶桑合作社因産品單一、銷路不暢而陷入發展困境。秦青松回憶道:“那時候,村民守著幾百畝桑樹,卻只能靠養蠶和賣桑果勉強維持,收入微薄。”轉折發生在2019年,秦青松帶著“不甘心”的勁頭,到攀枝花、眉山、南充等地學習桑産業技術。回村後,秦青松帶領村民試種白玉王桑果樹,將目光鎖定在桑芽茶。
為了使桑葉茶製作效率更高,梨子灣村引進一套全流程制茶智慧設備。從萎凋、殺青到揉捻、理條、烘焙,每一道工序,秦青松都親自把關。
如今,梨子灣村已形成“當天採摘、8小時成茶”的高效生産線,桑芽茶品質穩定,每斤售價達800元,成為村裏的“金字招牌”。
“綠葉”變“金葉”的致富密碼
“桑芽茶不僅口感清爽,還能降血糖、減脂,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秦青松掰著指頭算賬,2024年,村集體收購合作社後,桑園擴至700余畝。考慮到養蠶和桑果,預計首批桑芽有2000斤,可製作成品桑芽茶200余斤,産值超16萬元。此外,村集體以“土地入股+流轉”模式,盤活資源,坡地年租金300元/畝、平土500元/畝,並常年雇傭附近村民,2024年,僅工資支出就達9萬元。
為拓寬銷路,秦青松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政府助農展銷會,打開線下市場,銷售額超20萬元;另一方面,培養“90後”退役軍人鄧濤運營抖音賬號,用短視頻展現茶園風光和制茶工藝。
桑園裏“長”出鄉村振興新鏈條
“村里正探索桑芽茶與桑果酒等産品的聯動開發,同時在桑樹下套種中藥材,把桑園變成‘立體經濟田’。”秦青松透露,要帶動村民共同發展桑産品種植加工,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一片桑葉,泡出鄉村振興的“好味道”。從傳統蠶桑到綠色茶業,梨子灣村正以一片桑葉為支點,撬動産業升級、村民共富的嶄新未來。(文 張鳳莉 姚陽 張雋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