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商務廳主辦的“春啟萬象”四川老字號煥新首發推介會亮相第11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40余家糖酒行業的四川老字號企業帶來近百款新品首發首秀,推動老字號走向創新發展。
老字號推出潮品 酸奶也有白蘭地風味
在四川老字號煥新首發推介會路演環節,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産品經理呂德青帶著最新研發的白蘭地風味酸奶亮相。
奶製品行業競爭激烈,酸奶新勢力層出不窮,不僅是奶製品企業,對很多老字號來説,不少企業面臨著“船大難調頭”的轉型壓力。近年來,菊樂在新技術和新産品上發力,推出麻辣火鍋味等多種新奇口味牛奶,並以與年輕人追捧的電競戰隊跨界合作等方式頻頻出圈。
“持續和年輕人溝通,在年輕群體中提升影響力,是菊樂作為老字號的一條創新路。”呂德青説,此次在糖酒會上發佈的新品,通過風味萃取技術復刻酒體醇香,進一步迎合年輕消費者喜好。
同樣在路演環節,老字號企業成都華亭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華亭食品)首發的“成都十二月市”文創糕點禮盒,憑藉精美的外觀工藝、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登臺展示就受到眾多采購商和消費者的青睞。
耀華糕點是華亭食品旗下一家生産銷售成都傳統風味糕點的老品牌,為實現産品差異化發展,該企業以成都十二月市傳統民俗為主題,將十二月市文化內涵融入糕點設計中,口味上則重點開發以龍泉水蜜桃、邛崍醬香酒、成都特級茉莉花等地方特色産品為代表的新風味。“我們將‘一月一味、一市一景’融入傳統糕點,同時以蜀錦紋樣來展現,主打精品糕點的市場路線,進一步提升産品附加值。”該企業銷售部總監陳洪文介紹。
此外,先市釀造和飯掃光食品集團兩家四川老字號企業分別攜“極簡配料醬油”“酵素沙拉醬”等産品在糖酒會上首發,受到熱烈歡迎。
從終端産品 向産業鏈各環節延伸
每年糖酒會都是新品首發首秀的大舞臺,今年尤其注重首發經濟的培育。
在四川老字號煥新首發推介會上,臺上6家老字號企業發佈新品,台下還有30余家四川老字號企業同步做新品展示展銷,開展對接洽談。
“這既是新産品的發佈,但又不僅是産品首發。”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個新品背後都是企業精心組織的系統工程,不僅涵蓋産品設計、生産製造、物流配送等傳統環節,還融入了內容創作、數字行銷、用戶體驗收集等手段,形成一個多元化、互動式的産業環境。企業集中首發首秀看似平常,但深究背後卻是加快推動企業從終端産品向産業鏈各環節延伸,從消費型首發向生産型首發擴展,甚至從單一商圈向多業態生態圈發展,進一步形成首發經濟規模。
目前四川省級以上老字號品牌達210個,包括57個中華老字號,數量居中西部第一。其中,創立時間在300年以上的有12個,創立時間在200年—300年之間的有10個,覆蓋餐飲住宿、食品釀造、醫藥、茶葉等行業。
“老字號既厚植歷史文化底蘊,也體現了匠人精神。”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消費正朝著專業化、個性化發展,情緒驅動消費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老字號如何實現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快速適應新的消費趨勢,成為老字號企業面對的轉型課題。
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説,除了組織四川老字號企業在糖酒會期間密集發佈新品外,後續還將加快推進老字號集聚區建設等,通過政策引領支持老字號歷史網點和文化遺産保護,推動老字號保護傳承和創新體系加快形成。
此次推介會只是四川推動首發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僅2024年四川共舉辦各類新品首發、首展、首秀、首演活動超1500場,首個人形機器人、首批投入規模化商業運營的低速無人車、首創投影三色鐳射技術、首個超級充電樁、首條低空航線、法國24ans成都首秀、《劇院魅影》西部首演等,一大批新産品、新業態、新技術加快落地,首發經濟展現澎湃活力。
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四川將出臺首發經濟激勵政策,圍繞鏈式發展,聚焦品牌集聚、場景打造、活動賦能,力爭全年引進各類各級首店超1000家,開展活動超2000場,打造一批天府首發新地標和集聚區,進一步推動首發經濟本土化、國際化發展,加快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碧紅
同步播報
塞罕壩在糖酒會首秀
“站在高高的塞罕壩上,木蘭圍場,我可愛的家鄉……”塞罕壩,“跨界”糖酒會。這是3月26日上午,記者在糖酒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展館內看到的一幕。
在當天舉行的2025河北圍場特色産業暨文旅招商推介會上,來自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文旅資源和特色産業一一展現,當地的三文魚、杏仁露、黃芪茶、靈芝、沙棘等特色産品備受青睞。
活動現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與重慶慢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簽訂多個文旅康養項目。同時,塞罕壩機械林場相關負責人還發佈了“塞罕壩體驗官”計劃:6月1日至10月8日,每月將邀請20名“塞罕壩體驗官”,通過三天兩晚深度體驗,感受塞罕壩精神發源地的生態文化魅力。
“今年是我們首次組團參加糖酒會,目前已達成多個合作意向。”河北塞罕金葫蘆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軼源告訴記者,明年除了組團展示外,還將設立專門展位,借助糖酒會平臺達成更多合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明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