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煥新”之後再歸來 紅色場館成了熱門打卡地
2025-04-03 09:28:09來源:華西都市報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煥新”之後再歸來 紅色場館成了熱門打卡地

改陳後的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序廳

“煥新”之後再歸來 紅色場館成了熱門打卡地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紅軍長征在四川”展覽

  四川是一方紅色熱土。巴蜀大地遍佈著珍貴的紅色記憶,分佈著形態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而其中星羅棋佈的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紅色場館也面臨著展陳面積小、展陳手段單一等問題。在此情況下,該如何讓革命文物更好地“活起來”呢?

  “十四五”以來,四川省財政廳積極向財政部爭取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資金,由財政廳、省文物局共同啟動的革命老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提升行動,已累計支持紅軍長征、川陜蘇區、偉人將帥、抗日救亡、三線建設、兩彈一星研發、抗震救災等主題六批次80個項目,共撥付資金2.44億元,覆蓋巴中市、達州市、阿壩州、廣元市等16個市(州)58個縣(市、區)的75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全省逾九成革命老區所屬市(州)從中受益。

  如今,一批又一批紅色場館“煥新顏”後歸來,成為熱門打卡地,繼續向後人生動講述著崢嶸而厚重的革命文化故事。

  展陳手段大提升

  身臨其境感受革命歲月

  “2024年上半年,我們對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和鄧小平緬懷館(以下簡稱‘兩館’)基本陳列進行了閉館改陳。”説起“煥新”歸來的場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館長胡年平的語氣中掩不住喜悅。原來,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鄧小平同志為專題的紀念館、國家一級博物館,陳列館自2004年開館以來,對外開放參觀已逾20年。而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20週年紀念日的前夕,完成改陳提升的“兩館”用更美好的面貌與觀眾見面。

  “改陳提升後,展廳面積增加186平方米。其中,陳列館新增48平方米,緬懷館新增138平方米。館內新增展品61件,更新圖片125張。”胡年平説,同時展覽中設置互動展項12個,運用多種新媒體交互,增強觀眾的參與性、互動性。“比如,陳列館第三單元‘興建成渝鐵路’,充分利用現有建築空間,將隧道場景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還有第五單元結尾處的‘南方談話’場景,利用展墻形成夾角,設置裸眼3D進行展示。通過新媒體手段,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走進那個時代。”

  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將紅色故事以可感知、可體驗、可參與的方式呈現出來,放眼四川的革命場所中,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其中,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的“紅軍長征在四川”專題展覽,作為2022年革命老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提升行動的重點項目,就運用繪畫、雕塑、聲光電、裸眼3D等一系列技術,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沉浸式地生動再現了紅軍長征在四川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

  四渡赤水出奇兵、突圍巧渡金沙江、大渡橋橫鐵索寒、雪山草地鋼鐵漢……在2300余平方米的展陳空間中,11個單元定格了紅軍長征在四川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據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副館長付婷婷介紹,在講述“強渡大渡河”事件的單元,展覽運用裸眼3D的技術還原了歷史場景。“我們特別設置了一艘小船,遊客們坐在船上,就能體會到當時渡河的絕處逢生之感,可以説回到了真實的歷史場景中,更能身臨其境地體會當時紅軍戰士的艱辛和不易。”

  在梓潼縣兩彈城景區旁,新開放不久的四川兩彈城博物館,憑藉更豐富的文史資料、實物模型、場景復原手段及聲光電數字技術等,讓遊客沉浸式走進三線建設歷史;提升改造後的古藺縣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博物館,新增的智慧導覽項目方便了遊客參觀展覽體驗……在公益金支持下,遍佈各地的博物館、紀念館一個接一個煥新面世。

  革命文物“會説話”

  保護並不斷挖掘文物價值

  四川是革命文物資源大省,革命文物如何保護好、展示好,是革命場所在提升改造中要面臨的問題。

  廣元市蒼溪縣黃貓埡戰鬥遺址群,在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著數十個紅色遺址遺跡。在前沿指揮所舊址,兩幢古色古香的舊民居坐落其中,房屋墻上的紅色標語清晰可見,見證著此處經歷的不平凡歲月。據介紹,該舊址在文物修繕上,採用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原做法,實現文物本體修舊如舊。

  “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中,有一面標語墻就是利用改造提升項目對其進行了修復,最終呈現在了展線上。”付婷婷提到,這是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過安順場時書寫在居民墻上的標語,原房屋因為自然災害而遭到損毀,於是他們把這面墻切割下來後,請專家進行了修復。“有了這件文物,觀眾就能更直觀地看到紅軍在長征途中留下的標語,了解紅軍卓越的宣傳工作。”

  “為了不斷豐富館藏內容,根據‘兩館’改造的需要,我們在2024年開展文物藏品徵集,收到了多件與鄧小平同志相關的珍貴藏品。”胡年平談到,其中就有鄧小平同志親筆簽名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作為重點藏品,展陳運用了動靜結合的展示手法,採用智慧OLED櫃進行展示。

  而在展館中,只需輕輕一掃文物旁的二維碼,遊客就能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胡年平説,“兩館”製作重點文物二維碼67處,觀眾掃碼就能了解文物的故事,強化了文物信息的傳遞。

  由此可見,展陳的提升,讓革命文物紛紛“活”起來,也“火”起來。當革命文物“會説話”,革命場館更懂得講好故事,讓紅色故事在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心中傳承下去。

  革命場所“煥新顏”

  是紅色熱土更是熱門打卡地

  “革命文物+研學”“革命文物+旅遊”相互融合,紅色文化正在不斷釋放其價值,為紅色熱土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自2022年以來,四川文物系統將見證了歷史風雲的黃貓埡,作為川陜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建設重點項目實施,使黃貓埡戰鬥遺址群革命文物保存狀況明顯改善。“如今,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已經成為人們追憶革命歷史、感受田園風光的熱門打卡地。”蒼溪縣文旅局局長莫冬明表示,現在的黃貓埡,還做熱了紅色研學,做大了鄉村旅遊,做活了文創行銷。“僅2024年1月至4月,黃貓埡戰鬥遺址群所在的景區就接待觀眾和遊客30余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00余萬元。”

  鄧小平故居“兩館”更新後就迎來了客流高峰。據館長胡年平透露,2024年,“兩館”的遊客量突破400萬人次,相較于前一年增長了至少20%。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四川紅色脈絡中“承陜啟川”的核心節點,位於旺蒼縣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展陳提升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旺蒼縣文旅局局長盧嵩告訴記者,目前文物修復、智慧系統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已完成,正計劃全面開放工作。“提升後的紀念館,最大亮點可概括為以沉浸式場景還原為核心,結合數字化技術,活化紅軍在旺蒼縣的紅色歷史記憶。”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圖據四川省文物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