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納溪:林下種植中藥材 拓寬群眾增收路
2025-04-11 14:39:1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瀘州市納溪區現有森林面積110萬畝,森林覆蓋面積達57.2%。近年來,瀘州納溪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帶動群眾發展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産業,走出一條“綠林生金”的林下經濟發展新路子。

  4月8日,在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古樓村千畝林下種植基地,在漫山的竹林下,草珊瑚簇簇叢叢,長勢喜人。

  “古樓村的竹林面積佔全村總面積的85%,經瀘州市納溪區林業和竹業局工作人員勘測,古樓村的林地適合種植草珊瑚。我們果斷將1000畝林地用於規模化種植藥材。”古樓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大彬説。受地理位置影響,過去的古樓村生産方式較為單一,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勞動力外出務工。為了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古樓村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發展林下種植産業,帶動群眾實現家門口增收。

  “草珊瑚是一種多年生長中草藥,喜陰涼環境,種植方式獨特,不需要砍伐竹林,也不用過多的養護,頭年種,次年收,一次收割後,保留根莖,次年還能繼續生長,種植一次,可采收15年以上。”王大彬説。古樓村通過“農戶+村集體+企業”的訂單化種植模式,由村集體公司向農戶免費提供幼苗,草珊瑚果實成熟後,由村集體公司統一收購,出售給企業,保障了農戶的收益。

  “在管護好林地的基礎上,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既保護林地生態環境,又拓寬了生態産業發展渠道。”瀘州市納溪區林業和竹業局副局長程亮説。古樓村千畝林下種植基地的種植模式,是瀘州納溪區發展林下經濟的一個縮影。當前,瀘州納溪區正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圍繞林下種植草珊瑚、黃精、茯苓和林下養殖等産業全面發力,實現在生態保護中謀發展的綠色發展道路,助力鄉村振興。(文 高銀松 王春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