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萬畝枇杷陸續成熟,金黃飽滿的果實挂滿枝頭。果農們穿梭在果園採摘、分揀新鮮枇杷,將這份春日甜蜜搶“鮮”推向市場。
納溪枇杷 攝影 丁俊皓
在天仙鎮銀羅村,321國道兩旁層層疊疊的枇杷樹錯落有致,枝頭挂滿一個個紅色的紙袋,輕輕掀開這層“紅紗”,便現出一個個飽滿圓潤、金黃透亮的枇杷,令人垂涎欲滴。遊客穿梭在枇杷樹林間,採摘嘗鮮,留下滿園歡笑。
楊香俊介紹嫁接技術 攝影 丁俊皓
天仙鎮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為枇杷生長提供了絕佳環境。這裡氣候適宜,光照、降水充足,土壤肥沃且富含多種礦物質,産出的枇杷皮薄肉厚、柔軟多汁、味道甜美,備受消費者青睞。“村裏通過重新嫁接,淘汰以前品質差、效益低的枇杷樹,在樹上嫁接高效益的新品種枇杷,既降低樹的高度,又提高經濟價值。”天仙鎮銀羅村枇杷協會會長楊香俊説。
近年來,天仙鎮持續抓實枇杷老基地改造和新優品種改良工作,綜合考慮土地屬性、地理位置、土壤條件等因素,成功引進“三月白”“白雪早”“香妃”等枇杷新品種進行規模化種植,枇杷産量和品質越來越好。目前,新品種已陸續上市銷售,市場反響良好。
“每年這個時候,永寧河畔就陸續迎來忙碌時節,全國各地客商爭相購買,小小枇杷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甜蜜果’,讓果農過上‘甜蜜’生活。”楊香俊説。
“近年來,村裏一直鼓勵農戶加強管護培育枇杷,不定期對種植戶開展技術管理方面的培訓,提升農戶的種植水準,提高枇杷品質。”天仙鎮銀羅村黨支部書記舒選峰説。下一步,銀羅村將持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壯大枇杷産業,持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瀘州納溪區枇杷種植歷史悠久。天仙銀羅枇杷基地是四川省第一個枇杷基地,自1988年成立以來,已有30餘年的枇杷種植歷史,形成沿321國道和永寧河的“十里枇杷長廊”。銀羅村核心種植枇杷7000余畝,年産枇杷700余萬斤,産值7000萬元。2025年,當地全力推進標準化管護,水果品質和産量有較大提升。(文 丁俊皓 楊茂 許紫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