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0餘年 又一明蜀王陵“現身”成都
2025-05-08 09:26:40來源:成都商報編輯:馮巧鳳責編:馮巧鳳

  四川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6日發佈消息稱,“消失”30多年的明代第十一代蜀王端王朱宣圻的陵寢,在“四普”中被找到。

  原來,早在20世紀90年代,端王陵就已經“現身”且被當時的考古工作者們注意到,只是受科技手段所限,再加上周邊的自然環境變化劇烈,所以之後未能尋覓到其影蹤。

  直到2023年底,明蜀端王陵才重見天日。陵寢位於今成都市錦江區潘家溝社區。明蜀端王陵是一處夫妻合葬墓。中間為蜀王陵寢,左右分別為他的兩位妃子的墓葬,三座墓葬在同一封土堆下。這些封土經過夯築,現存直徑約60米、高約5米。三座墓葬均為磚石結構,大小相近,結構也基本相同。

  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三隊的主任謝濤介紹,相較于僖王陵、昭王陵等明蜀王陵,端王陵的規模要小很多,但形制是類似的。走入墓中,能看到浮雕為“雙鳳朝陽”圖案,繪有“花草卷雲”藻井圖案,以及墓室內浮雕為龍的圖案。“我們這次考古發掘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發現,就是陵前建築遺存,這也是在明蜀王陵中的首次發現。”

  謝濤表示,雖然陵前建築的房屋未能保存下來,但是從現場遺存中能夠得知,陵前建築為平面呈長方形的單體建築,面闊5間,進深1間。同時,建築前後有廊道,共發現26個柱礎,柱礎平面呈圓角方形,直徑約1.3平方米,由紅砂岩長方形條石鋪底。

  “從這次發掘來看的話,從端王陵的墓葬本體、陵前的建築等內容,我們基本上能相對完整地把陵園的規模復原出來。”在謝濤看來,明代蜀端王及后妃墓形制清楚,保存完好,陵前發現大型建築,對研究明代藩王陵園佈局和明代建築形制有重要價值。

  據成都發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