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初夏的陽光灑在資陽市安岳縣合義鄉的田野,空氣中瀰漫著泥土與青草的芬芳。20余名工人彎腰勞作,覆膜、挖土、起壟、打孔、移栽……一株株嫩綠的石菖蒲苗被穩穩植入壟間。這片佔地近百畝的種植基地是安岳縣首個石菖蒲規模化種植基地。中藥材産業正悄然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工人在基地勞作 攝影 潘政吉
“大家加把勁,這批苗子種下去,以後見大效益。”基地業主蔣道紅捲起褲腿穿梭在田壟間,一邊指導工人,一邊介紹,“現在每天雇20多名村民,每人日薪70元,活不重,離家近,關鍵是還能帶著村民學種植技術。”
蔣道紅蹲下身,輕輕撫過一株石菖蒲幼苗,汗水順著臉頰滴進新翻的泥土。“石菖蒲看似普通,實則渾身是寶,是名副其實的‘金草’。”蔣道紅説。石菖蒲市場價值高,2年至3年就能采收,預計畝産幹貨1噸,市場價值六七萬元,收益比傳統作物高出幾倍。
2025年4月,在大(足)安(岳)合作園區的平臺優勢下,作為園區中藥材産業協會副會長的蔣道紅,帶著團隊到重慶市大足區,向同為園區中藥材産業協會秘書長的王弟剛取經學習,欲將石菖蒲種植技術引進安岳。兩人一拍即合。蔣道紅提供土地、人工和肥料。王弟剛負責技術指導、種苗供應和銷售渠道。這種“土地+技術”的跨省協作模式讓石菖蒲在川渝交界處紮下了根。
蔣道紅説:“合義鄉中藥材産業發展基礎良好。我們計劃下半年再擴種200畝,讓更多村民學習石菖蒲種植,搭上産業‘致富車’;同時,依託中藥材初加工廠建設,延伸本地産業鏈,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讓‘小草藥’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大引擎’。”(文 潘政吉 周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