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件發生在船山區桂花鎮的“烏龍”事件,讓民警與三名小學生之間,産生了一次感人的“雙向奔赴”。
時間回溯到5月24日下午,彭詩淞、李思源和潘成龍三名小學生在桂花鎮金桂社區桂園新城小區附近玩耍時,被幾株外形奇特的植物吸引了目光。這些植物花朵鮮艷,果實飽滿,與他們在學校禁毒宣傳課上學到的罌粟特徵極為相似。“老師和警察叔叔説過,發現奇怪植物要立刻報告!”聯想到平時老師和警察的教導,三人默契地採摘下幾株完整的枝葉與花朵,用稚嫩的雙手寫下幾行歪歪扭扭的“舉報信”,用作業紙包好塞進書包一起來到桂花派出所,將信與植物一起放置在派出所門口附近的地面上。
隨後,民輔警發現後便將該植物拿去做專業鑒定和實地查驗。經鑒定,這些植物為虞美人,雖與罌粟同屬罌粟科,但不含毒品成分,常作為觀賞花卉種植。
儘管“虛驚一場”,但這種安全意識值得表揚。5月30日,桂花派出所民警與桂花鎮政府工作人員走進桂花小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表彰儀式。在現場,民警豎起大拇指:“他們用一封信,守護了整個社區的安全!”隨後,民警將禮物送到彭詩淞、李思源和潘成龍三人手中,並將一封蓋有鮮紅印章的表揚信送給學校,回饋三名小學生的手寫信,對三名同學發現疑似罌粟的植物並及時勇於舉報涉毒線索、積極參與全民禁毒活動的行為提出表揚!
為讓這份警覺生根發芽,派出所借此機會在學校開展了專題科普,對比講解了罌粟與虞美人的區別:罌粟莖稈光滑帶白粉,葉片寬大,果實頂端無絨毛;虞美人莖稈有糙毛,葉片分裂更細,果實頂端有放射狀絨毛。民警還展示了毒品原植物圖片,強調“識毒防毒”的關鍵在於“多看、多問、多報告”。
一封信,從沾著泥土的童真飛向信任的地方。一紙回函,讓“安全種子”在稚嫩的心中生根發芽。雖然花認錯了,但責任心錯不了。這場充滿暖意的表揚與回饋,既讓更多學生學會了精準辨識植物,又傳遞了“禁毒無小事,報告即擔當”的責任意識。(文/圖:遂寧公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