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陽市樂至縣寶林鎮萬斤溝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這個戶籍人口3280人、常住人口不足千人的川中村落,何以從默默耕耘到接連榮獲省級四好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10余項國家、省級榮譽?答案就蘊藏在它生機勃勃的日常、獨具匠心的治理與多元興旺的産業。
沃土育新風:文明種子在阡陌中生根
走進萬斤溝村,平坦的村道蜿蜒延伸,白墻黛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精心繪製的文明墻畫與蔥鬱的綠植相映成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村民或閱讀書籍,或排練節目,其樂融融,文明新風如春雨般浸潤。
惠民演出活動 攝影 姚陽
“以前農閒時就聚在一起打牌閒聊,現在村裏活動豐富得很。”村民張大姐笑著説,“學種養技術、聽政策宣講、看文藝表演,還能參加‘好兒媳’‘好公婆’評選,生活有滋有味。”萬斤溝村黨總支書記羅正勝介紹,依託功能齊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裏年均舉辦免費義診、文藝演出等各類活動超300場次。“文明餐桌”“好家風好家訓”等主題融入其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村民心中扎了根。
治理有妙招,“一約四會”在此潤物無聲。針對移風易俗,村裏創新設立“特殊貢獻加分項”,簡辦紅白事、抵制鋪張浪費納入積分獎勵,陳規陋習則明確扣分。“現在還比排場的人臉都要紅喲!我們都是比誰家積分高、風氣好!”村民李大姐的話道出了村裏風俗的變化。近年來,萬斤溝村常態評選“幸福小家”20戶、“幸福小院”4處,涌現出“四川好人”陳連華等各級榜樣50余人次,崇德向善蔚然成風。
巧治煥新顏:“積分+”激活內生動力
文明新風是魂,“積分+”治理模式則是激活全村內生動力的金鑰匙,讓環境整治、鄉村服務煥然一新。
“鄉村物業服務隊”清理河道岸線 攝影 姚陽
曾經棘手的雜物堆放、設施維護難題,在萬斤溝村找到了巧解:推行“包衛生、包秩序、包文明”三包量化考評,將村民的日常行為轉化為可累積的積分。更令人稱讚的是,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村裏組建專業的“鄉村物業服務隊”,吸納22名脫貧戶為隊員,對綠化養護、路燈維修、道路保潔等實行“全時全域”響應式服務。
“房前屋後掃乾淨就能掙積分,去‘幸福超市’換生活用品。”正在清掃院落的彭大爺樂呵呵地説。他口中的“幸福超市”,正是積分兌換的實體平臺。積分採取“隨時計、季度評、半年曬、年底總”的方式,村民的表現成了看得見的“硬指標”。這套機制讓村容村貌從“幹部推著走”到“村民主動幹”。如今的萬斤溝村,道路整潔,綠意盎然,一幅乾淨清爽、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鋪展。
“積分+”還延伸至志願服務。愛心幫扶、文化服務、生態環保等納入積分項目,催生出理論宣講、文藝科普、扶弱幫困、應急救援等7支特色志願服務隊。120余名“紅馬甲”活躍鄉間,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也讓“積小善成大德”的理念深入人心。“穿上‘紅馬甲’,為鄉親們做事,還能攢積分,心裏得勁兒!”志願者王女士邊整理圖書邊説道。
産業生金:多元路徑鋪就共富坦途
萬斤溝村的文明底色離不開堅實多元的産業支撐。這裡不僅是“樂至縣優質糧油生産基地”“全程機械化農業生産示範區域”,更在探索著“水陸並進”的産業興旺新圖景。
萬斤溝村的麥田 攝影 姚陽
金色麥浪唱響“科技興農”曲。初夏時節,麥浪翻滾。樂至縣紅仁糧油專業合作社的智慧收割機開足馬力,在萬斤溝村的麥田中高效穿梭。“‘規模化+機械化’就是現代農業。”合作社負責人陳仁見算起“豐收賬”,“640多畝小麥預計畝産幹小麥850斤,比去年每畝增産100多斤。”
養殖戶鄧登國篩選小龍蝦 攝影 姚陽
“蝦”路相逢拓寬“水陸互補”路。水田裏,安岳人鄧登國正忙著收穫小龍蝦。“高峰時一天能賣1000多斤,主要銷往成都、上海、天津等地,今年産值超50萬元。”更妙的是“蝦稻輪作”:5月底蝦季結束,水田無縫切換種水稻,“一田雙收”,讓土地全年生“金”。萬斤溝村黨總支副書記黃春梅介紹,村裏像這樣的養殖基地有3個,流轉土地300余畝,帶動40余名村民增收。
集體經濟“錢袋子”持續充盈。耙耙柑銷售、養殖場出租、光伏發電……2021年以來,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超40萬元。
這片沃土還滋養著多元人才。從“九孔葫蘆絲創始人”彭星超到“根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彭學瓊,再到“四川好人”陳連華……萬斤溝村人傑地靈,形成“産業育人才、人才興産業”的良性循環。
和美鄉村的“樂至答卷”
萬斤溝村的蝶變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生動詮釋。它用“積分+”這根繡花針,巧穿環境整治、文明實踐、移風易俗的治理之線;以科技賦能、多元産業、集體經濟鋪就共富之路,織就一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圖景。麥浪的豐饒、蝦躍的活力、光伏的收益共同奏響文明鄉風最堅實的樂章。
“榮譽是肯定,更是責任。”萬斤溝村黨總支書記羅正勝語氣堅定地説,“我們要繼續深耕這片文明沃土,讓萬斤溝村不僅要‘全國文明’,更要‘長久文明’,成為更多鄉村可學可感的樂至樣本。”(文 張鳳莉 姚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