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沱江東岸,資陽雁江工業新圖景豁然鋪展:物流貨車如織線穿梭于廠房之間,智慧設備運轉的金屬光澤在車間流轉——兩者交匯處,工業躍動的脈搏怦然可觸。
近年來,雁江工業以一場穩健而深刻的變革,撕去“傳統老工業區”的標簽:全區工業規模持續擴大,特別是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實現跨越式增長,同時,戰略性新興産業佔比顯著提升,一幅動能澎湃的工業新圖景在沱江之畔加速鋪展。
鏈式裂變 雙鏈引擎驅動産業突圍
雁江工業這場漂亮的翻身仗,引擎就在2023年全面深化的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引擎的“三化聯動”戰略。背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黃金腹地”的天然優勢,資陽雁江區精準瞄向“鍋氣十足”的天然氣和“舌尖經濟”食品飲料這兩大産業,並全程用“鏈式思維”穿針引線。
資陽雁江區僅2024年就新佈局鑽井103口。中石化“資陽2井”創下單井日産氣125.7萬立方米的行業紀錄。截至2024年底,全區天然氣日産能突破183萬立方米,年産量達4億立方米,清潔能源産業成為區域經濟新支柱。
在食品飲料賽道,資陽雁江區以“鏈式思維”重構産業格局。安井食品西南基地三期10萬噸預製菜生産線正蓄勢待發,待投産後將進一步壯大全區食品飲料産業規模,全面投産後,將帶動一大批上下游企業進駐雁江,帶動全區食品飲料規模以上企業産值突破23億元。城東醫藥食品産業園內,四川歐福蛋業(資陽)生産基地的蛋液生産線正在進行最後調試。這個總投資1.5億元的項目是國內“蛋品行業第一股”。企業將西南最大蛋製品加工基地落子雁江,看中的是“從養殖場到預製菜”的完整生態鏈——上游對接迎接鎮土香源蛋雞養殖場,下游與安井食品就蛋粉、蛋製品等原材料供應達成深度合作意向,年處理2萬噸雞蛋的産能將催生包裝、物流等配套企業集聚,生動詮釋著“鏈主企業+産業集群”的發展邏輯。
3年前,雁江中和工業園區還只有7家零星散佈企業的待開發區域。如今,廠房林立、機器轟鳴,46家企業在此紮根,稅收3年翻兩番,突破2000萬元。雁江中和工業園區的蛻變正是園區以“鏈式思維”重塑産業格局。
園區內桃屋(四川)食品有限公司、巴蜀辣韻等食品飲料産業率先突破。配套企業快速集聚,狼聚達包裝、金美鑫鋁單板等企業填補産業鏈空白。更令人驚喜的是産業維度拓展——綠杉新能源設備、振興裝備製造産業園等項目相繼落地,推動園區從單一食品加工向“食品+能源+製造”多元産業生態躍升。園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過去,招商靠優惠,現在企業看中的是産業鏈協同效應。
“服務質變”催化産業聚變
在雁江新型工業化的躍升曲線中,政府服務的“化學反應”正成為比技術更關鍵的催化劑。
清晨,中和工業園北區的四川綠杉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已響起焊接聲浪。“訂單排到8月,生産線一直是滿負荷運轉。”該公司副總經理楊德俊表示,選擇雁江,看中的就是這裡不拖遝的辦事節奏。這家佔地僅40畝的企業,2025年初正式投産,一季度便實現産值5200萬元,預計全年産值達3億元。
楊德俊的感言並非孤例。當歐福蛋業生産基地項目簽約落地,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隨即展開:工作專班3天辦結前期手續,28天完成控規維護,30天實現土地出讓。原本需要150天的流程被壓縮至60天.項目總經理樊永東直言:“這種專業響應速度堅定了我們的投資信心。”
這種效率源於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資陽雁江區要求各級幹部摒棄“官老爺”做派,甘當勤勤懇懇的“店小二”,為企業和項目提供“保姆式”精準服務;建立“一項目一專班”機制,組建“企業+牽頭單位+要素保障部門+行政審批部門”的項目服務團隊,出臺服務企業12條措施,確保入園企業辦事不出園區。在項目推進方面,資陽雁江區創新實施“七段式”精細化管理,倒排時限,責任到人,平均縮短項目前期時間達3個月;同時,公佈涉企高頻事項清單,配備專業幫辦代辦專員,通過“領著辦”“幫著辦”“代你辦”三級服務模式,為企業打通“堵點”。
針對安井食品項目,政府投入近千萬元鋪設雙路水電專線,為配套包裝企業狼聚達、金美鑫提供“從招商到投産”全鏈條代辦,拉動全區食品飲料規上産值突破23億元。天然氣産業從勘探到轉化的全鏈條突破,背後是政府專班“靶向攻堅”:為中石化協調用地審批提速60%,促成全區天然氣日産能突破183萬立方米,年産量達4億立方米。更關鍵的是,政府創新“國企+央企”合作模式,推動雁江能投深度參與天然氣開發,促成中京燃氣LNG項目5個月投産、金匯豐CNG項目“拿地即開工”。
暮色漸濃,沱江兩岸燈火次第亮起。現代化廠區宛如明珠鑲嵌江畔,機器的轟鳴與奔流的江水合奏出新的工業交響。依靠“鏈式思維”強根基、“三化聯動”築引擎、“店小二”服務優生態,雁江工業已然破繭,正以澎湃的新動能,駛向更具創新、更富韌性、更加綠色的現代化産業新高地。(文 盧淩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