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洪雅縣的“五月臺會”起源於唐代後期的燈會、地會、廟會,目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進入農曆五月,洪雅縣再次為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事——五月臺會忙碌起來。臺會上那些精美絕倫、演繹著歷史傳奇的臺閣作品,是活動最璀璨的明珠。而讓這些明珠得以年年煥發光彩的是一群默默耕耘的幕後匠人。
近日,洪雅五月臺會的資深製作人王亞非分享了臺會籌備,尤其是古舊臺會修補與新作誕生背後的匠心故事。
彩臺造型
籌備:一場貫穿全年的“持久戰”
“臺會的籌備其實從上一屆結束不久就開始了。”王亞非説。籌備工作早在2024年下半年就已啟動,是一項貫穿全年的系統工程。從主題構思、方案設計、物料採購,到最核心也最耗時的臺會製作與修補,每一個環節都凝結著無數心血。
“今年預計有6組臺會亮相。其中,有兩組是在之前的基礎上增加創新,由平臺改為高樁。”王亞非介紹,新老結合是常態,但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精心對待。
修補彩臺
修補:與時間賽跑的“修復”
對於王亞非和她的團隊而言,每年活動前最緊要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便是對庫藏的歷代臺會作品進行“體檢”和“手術”——修補。
“今年,我們重點修補了2件老臺會。”王亞非説。歲月侵蝕加上頻繁使用,這些珍貴的“老夥計”難免出現布料褪色、絲線斷裂、骨架鬆動、裝飾脫落等問題。
“修補老臺,比做新臺難得多。”王亞非感慨,最大的困難在於“修舊如舊”。那些特定的綢緞、絲線、老式珠花等材料很難在市場上找到。有時候為了配一根顏色、粗細都匹配的絲線,或者一小塊特定花色的老布料,要翻遍庫存,甚至嘗試自己染線、復刻。
技藝的傳承也是關鍵。“有些老的針法、裝飾技巧,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修補時,我們得特別小心,儘量沿用原來的工藝,不能破壞原有韻味和結構。”王亞非介紹,每一次修補都像是在和前人的匠心對話,馬虎不得。
傳承:守護指尖上的“活化石”
無論是修補還是新創,技藝的傳承始終是王亞非最深的關切。“最大的挑戰還是人。”她坦言,這門手藝學習週期長、要求高,願意沉下心來學習的年輕人不多。現在團隊以40歲以上的老師傅為主,年輕人也有幾個在跟著學,但遠遠不夠,真怕哪天老師傅們做不動了,有些絕活就斷了。
為了留住這門“指尖上的活化石”,王亞非和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努力:組織技藝培訓、吸引愛好者參與。“洪雅五月臺會的魅力,就在於它承載著我們的歷史、信仰和集體的藝術創造力。”王亞非滿懷期待地説,“希望更多人了解它、喜愛它,更希望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接過這根‘繡花針’,讓這傳承了數百年的匠心,能在洪雅大地繼續閃耀下去。”(文/圖 唐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