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花費數周時間,才能完成5萬多條居民的燃氣入戶信息填報,現在通過‘報表通’,半天就可以完成。”近日,在成都市錦江區牛市口街道城運中心,工作人員陳星羽表示。
“表哥”“表姐”曾是社區工作人員對於繁雜報表工作的自我調侃。如何讓基層人員從重復填報、多頭報送等問題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服務群眾?
2024年,成都市將全市下發至基層的報表全部納入“報表通”系統管理,大力推進“報表通”為基層減負工作。
錦江區作為全市先行區縣,建設數字臺賬、打造“數據倉庫”、拓展應用場景,從“減報表”到“通數據”,開展系列創新實踐。
做好“加減法”
基層報表“只報一次” 數字臺賬“多方復用”
地處成都中心城區的牛市口街道,有200多個小區院落,80%是老舊院落,面臨院落安全管理難度大、走訪服務工作量大、治理難度大等問題。
“這關乎社區安全底線,過去的排查工作,全靠網格員‘上上下下’敲門入戶,在紙質臺賬記錄後,手動錄入匯總到辦公電腦,工作量很大。”紫東社區黨委書記張恒表示。
另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報表方式也五花八門,有業務系統、電子錶格、微信、電子郵箱、紙質文件等10多種上報方式,相關數據難以集中、不能共享。
先期,成都錦江區調研發現,社區有時一天需填各級報表10余張,耗時2小時至3小時,並且燃氣排查等業務性報表專業性強,基層工作人員還缺乏相關專業能力和資質。
報表數量多、報送頻次高、填報系統多、多頭重復報……為根治報表亂象,以推廣應用“報表通”工作為抓手,成都錦江區開展報表清理壓減、規範報表運行、系統創新建設、數據賦能應用一系列工作。
做“減法”,清理減壓是第一步。2024年以來,成都錦江區對58個區級部門的報表進行清理整合,全量納入“報表通”運行,壓減率達75%以上。
做“加法”,同步打造數字臺賬。“減的是報表,通的是數據。”成都市錦江區智慧蓉城運行中心副主任葉淩解釋,把電子報表轉化為數字臺賬,一方面是減負,推動基層報表數據“只報一次”;另一方面是賦能,探索數據“如何留下來、更好用起來”。
具體如何做?聚焦數據有效採集,成都錦江區開發圖片識別、身份證解析、地址解析等20余個填報功能,避免反復謄抄、多頭填報,推動“一次採集、源頭入庫”;聚集數據轉化應用,結合歷史報表、沉澱數據生成數字臺賬,推動“一次填報、多方復用”。
“現在,基層只需在日常巡查工作中維護好數字臺賬,需要相關報表時,輸入需求信息,系統即可自動生成,節約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陳星羽談道。
舉例來看,牛市口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在日常巡訪工作中維護好“餐飲店舖巡查”數字臺賬,其中包含店舖的地址、證照、安全設施等基礎信息,商務、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按需取數”,基層“無感報表”,實現部門和基層的雙向減負、雙向賦能。
數字臺賬對報表流程進行重構,但要發揮海量數據資産價值,成都錦江區瞄準“數倉”(數據倉庫)建設,目前,全區11個街道和40余個部門已建立起較為豐富的業務“數倉”,為數據多方復用奠定基礎。
成都錦江區以“人、企、房”基礎庫建設為主線,通過“基礎庫信息+部門標簽+基層標簽”的方式,高效融合部門數據和省市回流數據,豐富全區人口和企業畫像。成都錦江區已細化人口標簽152個、企業標簽33個、房屋標簽22個,為基層開展精細治理、精準服務和全區推進“進解優促”“立園滿園”提供數據支撐。
注入新動能
創新基層應用場景 數據流動服務群眾
近日,牛市口街道老居民祁爺爺向街道送來感謝信:“多謝社區工作人員協助我申報老年人長護險,你們的熱心和耐心,讓我深受感動。”
前不久,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任董艷梳理老年人信息數據庫,在與區級數據進行比對時發現,祁爺爺有肢體殘疾,卻沒有享受到成都市長期護理險政策,隨即派出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協助補報。
“報表通”的推廣應用,讓基層幹部卸下“擔子”,“走出表格”,走近群眾。以此為契機,街道社區積極探索從“被動報數”到“主動用數”,讓數據更好地服務於基層治理。
如今,在牛市口街道,“三張表”破題街道的治理難題。
第一張表是“居民燃氣入戶一張表”。這是紫東社區根據自身工作發起建立,利用區級基礎數據庫的房屋數據作為基礎,並結合社區摸排情況,形成轄區院落房屋全覆蓋的數字臺賬。“按照實際情況劃分風險等級,並明確責任人。”張恒表示,“哪些是治理重點,哪些需日常關注,一目了然。”這個燃氣臺賬被推廣至街道10個社區,通過上下聯動,結合系統多維度智慧統計、可視化維護等功能,讓基層覺得實用、好用,目前已解決一級燃氣隱患84個,風險隱患整改率較去年提升20%。
第二張表是“餐飲店舖一張表”。該表由街道綜合執法大隊發起。“牛市口是美食餐飲匯聚之地,小商鋪數量多、變動快,管理難度大。”執法隊隊長巫強表示,建立數字臺賬後,商鋪底數清晰、情況可視化、信息篩選便利、管理措施明確,既能及早發現問題隱患,又有助於提升市容秩序。
第三張表是“困難群體關愛一張表”。街道利用區級殘聯、民政的老年人數據回流,篩選出1170余名需要重點關注的困難群體,形成重點關注對象的數字臺賬。2025年以來,街道關愛困難群體超3100次,提供主動上門、幫辦代辦等精細化服務。
牛市口街道黨工委書記鄧姍姍談道,從傳統的工作臺賬到數字臺賬,社區工作人員從“填表員”回歸“服務員”,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服務群眾,街道層面探索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實現工作和服務方式的智慧轉型。
通過先期實踐,成都錦江區把“報表通”這一報表工具轉變為數據、技術雙重賦能的治理工具,把分散的數據填報轉變為無感的數據庫維護,以數據驅動重點工作。下一步,成都錦江區將持續探索更多的應用場景,重點聚焦高齡老人、孤兒、殘疾人等領域,讓數據打破壁壘,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文 李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