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供銷社駐越西縣大花鎮駐村幫扶工作隊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通過“黨建+産業+治理+民生”深度融合,實現“産業提質、生態提貌、共富提效”,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和美畫卷。
“黨建紅”繪就鄉村振興“發展畫卷”
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主心骨”。駐村工作隊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提升黨支部組織力為重點,通過定目標、優機制、明措施、強激勵,夯實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致力於打造一支“永不走的駐村工作隊”;3名駐村第一書記指導村“兩委”班子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載體,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提升村組幹部黨性修養、能力素質;面對村“兩委”成員老同志動力不足、年輕同志能力欠缺等突出問題,與村幹部“一對一”“一對多”結對,開誠布公找差距、提建議、求共識,通過組織農民黨員培訓、村“兩委”幹部學歷提升、後備幹部培育儲備等舉措,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夯實鄉村發展的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
“産業金”繪就鄉村振興“致富畫卷”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引擎”。四川省供銷社駐村工作隊圍繞“傳統産業發展壯大,特色産業推進有力,多元産業共同發展”思路,構建“社有企業+基層供銷社+農戶”模式,為各幫扶村量身定制産業振興方案;幫助協調湖羊、肉鵝等養殖産業落地生根,帶動周邊農戶就近務工,年收入達300余萬元;研究制定中藥材試種方案,解決種子和技術包收購問題,年産值達3萬元;通過與企業合作,引進現代自動噴灌技術種植木耳,免費提供菌種、技術指導、産品包收購和收益保底,最大化化解虧本風險,預計年産值達30萬元;多次組織鎮村組幹部到成都新都、宜賓興文等地實地參觀調研,嘗試引進姜黃中藥材種植、竹蟲昆蟲養殖、戶用光伏電站産業,積極為強村富民探索産業振興多樣化路徑;開展消費幫扶,在越西組建4家省屬社有企業越西子公司,2024年,完成銷售額1.35億元;通過推動越西縣農副産品入駐“832平臺”和“四川消費幫扶網”,組織36家企業188個産品申報“天府鄉村”公益品牌,2024年,銷售農特産品1億余元。
“生態綠”繪就鄉村振興“幸福畫卷”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工作隊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狠抓人居環境治理和畜禽養殖排污治理,組織各村常態化開展村莊衛生整治行動,要求黨員、群眾加強生態環保知識學習,將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列入村規民約,依託“黨建+”模式,以“支部推動、黨員帶動、黨群互動、群眾行動”的黨建引領模式,引導各村積極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進一步美化、凈化;聯合第三方規劃機構,制定《大花鎮瑞元村和美鄉村規劃》,投入近200萬元,打造集農貿市場、村委會、供銷社、金融服務代辦點于一體的“為農服務中心”,惠及村民9戶40人,帶動土地流轉增收36.31萬元,創造務工崗位50余個,工資收入達40萬元;協調財政資金6000余萬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道路硬化、風貌改造等和美鄉村規劃項目,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實現村容村貌從“乾淨整潔”向“精緻美觀”跨越。
“治理藍”繪就鄉村振興“和諧畫卷”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駐村工作隊致力於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機制,全面推行村民議事會、協商民主會制度,真正實現“群眾的事群眾説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隊員常態化開展常態走訪,全面了解矛盾糾紛,由村黨組織多次牽頭召開壩壩會、專題會,聽取各方意見,從源頭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駐村工作隊時刻關心關注移風易俗工作,依靠村“兩委”,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發揮基層群眾自治在移風易俗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進治理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工作,規範全村紅白事宜,修訂村規民約,重點明確治理高價彩禮深化移風易俗有關規定;開展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常態化開展典型評選活動,確保村規民約有效執行;重點關注“一老一小”,工作隊協調開展“感恩暖冬行動”,為215戶困難家庭全覆蓋送溫暖,並組織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都中西醫結合醫院等專家教授送醫入戶,解決醫藥費用,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積極向幫扶單位四川省供銷社彙報爭取幫扶措施,組織大花鎮武警春蕾學校優秀學生“走出大山看世界”活動,協調捐贈2000余冊兒童讀物,建立農家書屋;為20余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聯繫發放教育鼓勵金和捐資助學金近3萬元,聯繫社會愛心人士對困難家庭學生開展一對一助學活動,用心用情把幫扶力量傳遞給基層群眾。
站在新起點,“黨政擔當+供銷助力”的幫扶模式正煥發新活力。紅、綠、金、藍四種色彩交相輝映,構成大花鎮幫扶工作高品質發展的多彩畫卷。未來,四川省供銷社駐越西縣大花鎮駐村幫扶工作隊將繼續以這“四色”為筆,描繪出更加絢麗多彩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文 冷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