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成都金芙蓉音樂比賽閉幕 “以賽育才”賦能國際音樂之都建設
2025-07-09 16:32:2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5天的音樂盛宴,41場賽事的精彩角逐,82名權威評審的嚴格把關,3878名選手的傾情投入……成就了這場覆蓋全年齡段、全音樂領域的立體化賽事矩陣、可視化音樂盛宴。

  7月8日晚,由四川音樂學院、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成都市武侯區委宣傳部、成都市武侯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成都音樂文創園協辦的第九屆成都金芙蓉音樂比賽落幕。閉幕暨頒獎音樂會在四川音樂學院大音樂廳舉辦,現場表彰優秀獲獎選手,集中展演優質賽事成果,為本屆賽事交出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

  41場賽事角逐激烈 3878名選手共譜城市音樂華章

第九屆成都金芙蓉音樂比賽閉幕 “以賽育才”賦能國際音樂之都建設_fororder_圖片-1

閉幕暨頒獎音樂會現場 供圖 第九屆成都金芙蓉音樂比賽賽事組委會

  現場,本屆賽事的聲樂(美聲、民族、流行)、器樂(鋼琴、電子管風琴、琵琶)專業組金獎、銀獎、銅獎及優秀獎,青少年展演組各類獎項及優秀原創歌曲獲獎作品正式揭曉,全面展示音樂人才培育成果,為成都音樂産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自四川音樂學院的夏德奇、李安琪、章志楊分別斬獲聲樂(美聲、民族、流行)專業組金獎;瀋陽音樂學院的曾亞文摘得電子管風琴專業組桂冠;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盧育勤、四川音樂學院的何灣灣分別榮膺鋼琴、琵琶專業組金獎。此外,經過專業評審,《一眼千年》《不樂思蜀》等10首作品入選“優秀原創歌曲獎”。本屆賽事累計誕生包括專業組金獎、銀獎、銅獎、優秀獎及青少年展演組各獎項獲得者在內的上百名新生音樂力量,挖掘數十首優秀原創歌曲,既激發城市音樂市場創新活力,又構建起全週期人才培育體系,為專業音樂人打通職業進階路徑、儲備青少年音樂後備力量,築牢城市音樂文化可持續發展根基。

  閉幕音樂會奏響多元樂章 賽事成果展示彰顯藝術高度

  閉幕音樂會現場更是集中呈現本屆比賽的優秀成果。

  開場由第九屆成都金芙蓉音樂比賽鋼琴專業組金獎得主盧育勤帶來鋼琴獨奏《練習曲》OP.25 NO.10,以優美的旋律帶領大家走進音樂世界。隨後,各門類專業組金獎選手依次登臺表演。聲樂(民族)組金獎得主李安琪帶來獨唱《幽蘭操》、琵琶組金獎選手何灣灣精彩演繹琵琶協奏《弦上秧歌》;聲樂(美聲)組金獎選手夏德奇、聲樂(流行)組金獎得主章志楊分別帶來獨唱《愛永在》《保留》;電子管風琴金獎得主曾亞文演繹的《F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生動描繪出音樂世界蘊藏的風華絕倫。此外,更有電子管風琴與川劇合作特別節目《丁寶楨》唱段精彩亮相,電子管風琴演奏與川劇變臉創意融合,舒謙、梁矞鑫、王耀超等藝術家以精湛技藝贏得全場喝彩。

第九屆成都金芙蓉音樂比賽閉幕 “以賽育才”賦能國際音樂之都建設_fororder_圖片-2

閉幕暨頒獎音樂會現場 供圖 第九屆成都金芙蓉音樂比賽賽事組委會

  每一屆金芙蓉音樂比賽都舉著音樂傳承與創新的“接力棒”,通過閉幕音樂會這樣的展示平臺,讓觀眾看到成都音樂發展的脈絡與未來。無論是歷屆賽事涌現出的張宇、沈周慧等優秀青年音樂人才,還是本屆賽事選出的夏德奇、李安琪、章志楊等優質新生力量,都將為這座城市的音樂文化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電子管風琴與原創音樂成創新亮點 多維賦能構建音樂人才培育生態圈

  本屆比賽首次增設電子管風琴和原創歌曲徵集兩大類別,成為推動城市音樂賽事創新的重要舉措。電子管風琴比賽吸引來自全國各大音樂學院的選手參加,其作品涵蓋古典改編、現代電子音樂等多種風格,充分展現傳統器樂與數字技術的融合潛力。

  原創歌曲徵集聚焦本土文化表達,在收到的386首作品中,絕大部分融入四川方言、天府文化、成都文化地標等在地元素。賽事挖掘了具有成都辨識度、反應時代精神和美好生活的音樂IP,推動音樂與文旅、科技的深度融合。未來,成都將立足於金芙蓉音樂比賽,聯合各大音樂平臺、廠牌等,為原創作品提供線上推廣及演出機會。

  金芙蓉音樂比賽已然成為成都音樂文化産業的一張名片,見證著城市的音樂夢想,更引領著音樂産業的未來方向。隨著閉幕暨頒獎音樂會的落幕,第九屆成都金芙蓉音樂比賽畫上圓滿句號。這場持續5天的音樂盛會不僅為觀眾帶來視聽盛宴,更以“賽事賦能産業、人才引領未來”的理念,為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文 李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