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航空産業園最近動作頻頻。6月24日,首批“自貢造”無人機探測反制系統系列設備在園區下線,園區反無人機産業鏈逐漸成型;6月30日,小鷹-700飛機完成飛機型號合格證的適航驗證,已啟動飛機生産許可證取證,預計明年就能批量生産;7月10日,川渝職工無人機應用職業技能大賽總決賽將在此拉開帷幕,40多支來自川渝滇黔的隊伍同臺切磋……
發展無人機及通航産業,10年來,自貢一直緊鑼密鼓地推進。2015年,自貢航空産業園在貢井區建成。10年間,自貢實現從鹽運之城到低空新城的華麗轉身,承擔著“翼龍”“雙尾蝎”等大中型無人機的生産任務,成為全省低空經濟重點産業鏈的主要承載地。
自貢競速新賽道的關鍵在哪?下一步的方向又是什麼?
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醫護人員使用無人機配送醫療物資。廖志全 攝
佈局
抓住一條跑道的機會 促龍頭企業落地
“去年4月基地正式交付,可滿足年産200架無人機,‘翼龍’系列無人機現在都從自貢下線。”7月4日,成飛自貢無人機産業基地,自貢航空産業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曉峰自豪地説,這是成飛在國內佈局的首個專業化無人機産業基地。
為何選址自貢?張曉峰講起一個雙向奔赴的故事。
2021年,成飛亟須建設新的製造基地擴大産能。自貢“嗅”到這一消息,迅速對接。“能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因為我們提供了成飛最看重的兩個東西:空域和跑道。”張曉峰説,2019年,自貢搶抓全省低空改革試點機遇,啟用“川協5號”空域,率先在全省開始探索大型無人機與有人機同場飛行。
有了空域,還需建一條長2500米、寬40米的機場跑道。張曉峰説,自貢專班推進、全要素保障,推進跑道建設。“把原本需要3年的建設工期壓縮到8個月,2021年底順利建成蘭田機場,實現首飛。”
就這樣,成飛在自貢航空産業園落地總投資100億元的無人機産業基地,成為園區鏈主企業。中航無人機、騰盾科創、中電科特飛等無人機龍頭企業相繼落地。
突圍
企業“足不出園” 實現全鏈條配套
7月3日,廣聯航空(自貢)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公司技術副總經理謝忠明正和團隊討論裝配方案。“依靠園區的産業集聚,今年我們開闢了新領域,拿下沃蘭特航空eVTOL尾翼的裝配訂單。”謝忠明説,企業核心産品是大、中型無人機機體結構零部件、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産品等。
“選擇自貢,可以實現全鏈條配套。模具、小型金屬件等産品需求以及熱表處理和金屬零件電鍍處理等都能在園區實現,大大節省成本。”
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鎮玉麒村,無人機飛手正在進行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溫家林 攝
構建完善的産業生態體系,是自貢航空産業從佈局到突圍的關鍵。
“一個高效的招商團隊、一份清晰的産業招引圖譜。”貢井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道出突圍招式。
高效源於專業,招商團隊有航空航天相關專業出身的領導,隊員大多擁有5年左右的招商經驗。憑藉專業背景和豐富經驗,團隊細化招商圖譜,精準發力。“今年重點圍繞機載航電系統和航空發動機兩大關鍵領域招引。”上述相關負責人説。
此外,“今年園區還給企業辦了‘身份證’。”自貢航空産業園經發局副局長顏建説,“身份證”就是一本台賬,包括服務時間、內容、反饋清單等,為企業提供持續優化的服務。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鏈上院企落地,覆蓋了整機及零部件製造、飛行教育、維修培訓、航空服務、安全防禦等多個領域。
突圍,還能從一組數據看出。10年間,園區廠房面積從最初的2萬平方米,拓展到現在的12萬平方米,今年還會再新建7萬平方米。
騰飛
多個應用場景落地 無人機“飛”進工作生活
“我現在都用無人機播種、噴藥,省時又省力。”7月2日,榮縣新橋鎮麻柳場村,村民羅劍華熟練地用無人機給水稻噴灑農藥。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0個人1天大約能噴灑10畝地,1架無人機1小時就能完成;10個人1天約1000元的人工支出,使用無人機只要150元。
“無人機也改變了許多年輕人的職業選擇。”羅劍華説,他的專合社已有12名無人機飛手,都是“90後”,為農戶提供無人機播種、施肥、打藥等服務。
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從自貢蘭田機場起飛,執行應急管理部部署的應急救援任務。(自貢航空産業園區管委會供圖)
無人機“飛”進的,不只是羅劍華等人的工作和生活。
在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如果病人急需輸血,無人機6分鐘就能從市中心血站把血袋送到醫院。
偏遠地區的村民收快遞也不再是難事。榮縣高山鎮涼水井村村民江金海説,村上地形複雜,傳統車輛從鎮上送快遞到村上要1個多小時,有了無人機,直線距離僅4公里,5分鐘就能送到。
“加快豐富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關鍵。”自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楊光全稱,結合“自貢造”無人機産品和空域資源優勢,進一步拓展短途運輸、低空文旅、低空物流、氣象監測、應急救援等應用場景,構建“産品+場景+服務”全鏈條競爭力。
伴隨著應用場景的豐富,自貢也在彌補人才的缺口。近日,四川騰盾科創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電子電氣學院(無人機學院)簽訂無人機人才培養實習實踐基地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開展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人員執照培訓等,為當地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川觀新聞記者 行曉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