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盟主”的四季鮮蝦夢:帶農民當股東 讓川蝦不斷貨
2025-07-10 11:03: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仲夏深夜,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川渝龍蝦集散中心燈火通明,集散中心負責人鄒富文正和工人們一起將當天收購的小龍蝦分揀、打包、裝車,一箱箱鮮活的小龍蝦乘上整裝待發的冷鏈物流車,24小時內從田間直達全國餐桌……這樣的場景,小龍蝦收購旺季的每個夜晚都在上演——這是川蝦搶“鮮”出川的脈搏在跳動。

“蝦盟主”的四季鮮蝦夢:帶農民當股東 讓川蝦不斷貨_fororder_圖片-1

川渝龍蝦集散中心 攝影 舒晶

  “忙到淩晨是常態,但看到我們的小龍蝦最高賣到100元一斤的天花板價,值了。”鄒富文笑著説。從異鄉創業者到稻蝦産業領軍人,如今,鄒富文成了稻田裏最“土”的專家。他用赤子之心守護家鄉沃土,在雁江鋪開“稻蝦共作”的産業藍圖,讓川蝦以每斤百元的“天花板價格”搶灘全國市場,更帶著鄉親們在稻田裏慢慢蹚出一條四季有蝦的致富路。

  異鄉歸雁逐夢田野

  合作共養 重構丘陵“稻夢空間”

  2018年,彼時正在安徽從事小龍蝦鮮銷的鄒富文敏銳發現行業痛點:主産區小龍蝦季節性斷供。每年早春和秋冬季,安徽、湖北的小龍蝦養殖基地便會因低溫陷入“蝦荒”,四川卻憑藉獨特氣候産出早春蝦,填補全國市場空白,這讓他把目光放到自己的家鄉——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

  2023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鄒富文帶著積累的資金和技術返鄉考察時發現,雁江作為川中小龍蝦養殖區,多年積累的養殖實踐,使本地蝦農具備基礎技術經驗;冬季無凍土、早春氣溫回升快的地理優勢,更讓這裡的小龍蝦生長週期短、肉質飽滿,每斤售價比安徽高10元。

  更令鄒富文振奮的是,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資源與農戶成熟的越冬管理技巧,雁江已能穩定産出早春蝦與冬蝦——這不僅是自然的饋贈,更是産業升級的基石。帶著“把雁江蝦賣到全國,讓川蝦四季不斷貨”的念頭,他攜團隊落地雁江,誓將稟賦優勢轉化為産業勝勢。

  然而現實卻潑了一盆冷水:雁江蝦農各自為戰,技術傳統、規模零散,銷售陷入“你賣18元,我就賣15元”的無序內耗。

“蝦盟主”的四季鮮蝦夢:帶農民當股東 讓川蝦不斷貨_fororder_圖片-2

鄒富文查看小龍蝦 攝影 王仲傑

  單打獨鬥難成氣候,唯有整合才能突圍。鄒富文果斷出手,一方面,依託政府支持,牽頭成立雁江區小龍蝦養殖協會,吸納76戶蝦農“抱團取暖”,構建産業聯盟雛形;另一方面,他和團隊在中和鎮建成川渝小龍蝦集散中心,于丹山鎮流轉3000多畝土地打造稻蝦基地,一幅“稻蝦共作”的産業畫卷在川中丘陵緩緩展開。

“蝦盟主”的四季鮮蝦夢:帶農民當股東 讓川蝦不斷貨_fororder_圖片-3

丹山鎮稻蝦田 攝影 舒晶

  有了“小龍蝦聯盟”平臺支撐,如何激發內部活力、實現共生共贏成為關鍵。鄒富文創新推出“共養模式”:農戶出資50%,公司配套資金與技術並包銷路,農民既當“股東”又賺勞務費,守好“一畝三分地”即可坐收紅利。

  自2024年10月試點以來,共有8個參與養殖戶在次年5月旺季結束時,整體收益同比提升10%—20%。新模式讓土地煥發驚人潛能,養殖戶個個臉上笑開了花。

  “共養模式”試點成功的示範效應,為雁江小龍蝦規模化生産和市場拓展注入了強大信心與動力。

  今年小龍蝦旺季,川渝龍蝦集散中心20台自動化分揀機和數十名專業工人日夜運轉,日常銷售量穩定在30噸以上,日銷峰值更是突破60噸。數據背後是鄒富文始終如一的理念:“我們不賺養殖戶的錢,採購價隨行就市,只做行業引路人。”

  四季鮮蝦突圍破圈

  蝦苗繁育 鍛造川蝦“金字招牌”

  在供銷體系高效運轉的背後,鄒富文的目光已投向更上游、更基礎的環節——他深知,要保障産業的長遠繁榮,必須築牢根基。

  鄒富文洞察到産業根基的脆弱。“自繁自養”的傳統模式在大規模擴張時顯露弊端——蝦苗供給不穩成為産業發展瓶頸,構建獨立可控的蝦苗供應鏈,成為川蝦真正突圍的核心引擎。

  一個雄心勃勃的藍圖正在展開:在政府支持下,籌建小龍蝦繁育中心,為四季出蝦奠定種源基礎。“將來四季有蝦,川蝦品牌才能真正叫響全國。”鄒富文撫摸著蝦苗箱,眼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當湖北、安徽小龍蝦退場,川中丘陵的四季鮮蝦仍在破冰前行。

“蝦盟主”的四季鮮蝦夢:帶農民當股東 讓川蝦不斷貨_fororder_圖片-4

鄒富文與村民交流 攝影 王仲傑

  “四季有蝦”絕非口號,而是錯峰增值的戰略。鄒富文算得精準:當全國蝦市青黃不接,雁江早春蝦便可通過高效冷鏈網絡,以每斤近百元的“天花板價”直抵北上廣餐桌。這稀缺性的價值,正是雁江自然稟賦資源賦予的産業“金礦”。

  為深挖“金礦”潛力,鄒富文的目光投向産業鏈縱深。他籌劃建設食品加工廠,集中收購、精深加工那些難銷的次蝦、庫蝦,既保障蝦農收益,又開闢新增值空間。預計初期日加工10噸庫蝦,未來,目標直指每日百噸級加工量,並將覆蓋整個川渝地區。

  從集散中心的成功運營到繁育中心、食品加工廠的藍圖佈局,鄒富文計劃構建的是一個閉環的“鮮蝦”産業鏈,每一步都在為“川蝦品牌”添磚加瓦:集散中心確保高效流通,育苗中心保障源頭品質,加工廠深挖價值。當産業鏈條貫通,“四季鮮蝦”將從規劃落地為常態,川蝦才有底氣打破湖北、安徽的傳統優勢壁壘,在市場上真正“出圈”。

“蝦盟主”的四季鮮蝦夢:帶農民當股東 讓川蝦不斷貨_fororder_圖片-5

鄒富文操作全自動分揀機 攝影 王仲傑

  從燈火通明的集散車間到波光粼粼的稻蝦田,鄒富文腳下的路始終連著鄉土。他直言成就感的源泉:看雙手播下的希望破土而出,助鄉親的畝産值從幾百元的水稻收入躍升至稻蝦共作的數千元。作為“新農人”,他甘當不賺差價的“引路人”,以産業聯盟凝聚人心,讓小龍蝦真正成為一把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在這位返鄉掌舵人眼中,鄉村早已不是退路,而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創業熱土與希望之野。當繁育中心孵化出源源不斷的蝦苗,雁江乃四季有蝦的圖景將徹底激活。那時,川蝦將不再僅是食材,而是一個帶著巴蜀水土氣息的響亮品牌,從雁江出發,遊向全國,遊向世界。(文 陶思懿 趙夢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