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雁江:三産融合釀造“振興味道” 産業鏈延伸激活“造血基因”
2025-07-10 11:28:4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晨霧中的資陽市雁江區堪嘉鎮胡石橋村,為民農場的兔舍飄出輕音樂。“音樂是兔子的‘減壓秘方’,一定要及時給兔子放。”為民農場負責人周澤彬在給工人交代飼養兔子的注意事項,轉身又鑽進蔬菜地察看蔬菜長勢。

資陽雁江:三産融合釀造“振興味道” 産業鏈延伸激活“造血基因”_fororder_圖片-1

周澤彬查看兔子生長情況 攝影 李雅

  7年前的城市回歸者,如今已成三産融合的領航人——這條從土地延伸到餐桌的産業鏈,正探索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致富路,激活雁江鄉村的造血基因。

  歸鄉築夢 從城市回歸鄉村的“新農人”

  2018年,當許多農村青年選擇奔赴大城市尋找機會時,41歲的周澤彬卻作出一個讓身邊人意外的決定——回到家鄉,投身農業。

  “那時候很多人不理解,覺得農業又苦又累,賺錢慢。”周澤彬回憶道,“但我看到的是機會——家鄉的土地、生態、勞動力,都是寶藏。”

  “在外打拼多年,我始終惦記著家鄉。每次回來,看到年輕人外流,心裏很不是滋味。”周澤彬説,看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陸續出臺,看好家鄉前景的他,帶著半生積蓄和滿腔熱情,回到堪嘉鎮胡石橋村,開始他的創業路。

  投入所有積蓄,周澤彬流轉幾十畝土地,建起魚塘,同時養雞、兔、羊,看著眼前初具規模的農場,他滿心以為萬事將會順遂,然而問題接踵而至。

  “剛開始不懂技術,僅憑外出考察學習的技術完全不夠,魚苗病死,家禽銷路不穩定。”回憶起初期的困境,周澤彬坦言,也曾想過放棄,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得堅持。魚苗病死就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技術培訓,諮詢專家,慢慢掌握養殖技巧;銷路不穩定就積極對接經銷商,最終與資陽天王農産品市場達成長期合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養殖場逐漸步入正軌。

  破土而生 從單一養殖到立體農業的“破圈”之路

  不滿足於單一業態的局限,2020年,周澤彬的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田野。周澤彬説,魚塘的水用於灌溉蔬菜,畜禽糞便發酵成有機肥,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産品品質。有了想法,周澤彬便再次流轉200余畝土地,用於種植水稻、蔬菜。他引入現代化管理技術,精心打造一個高效、生態的種養結合綠色農業體系。

  這套高效循環的體系雖然運行良好,能源源不斷地生産出優質農産品,但周澤彬深知,要真正在鄉村立足,實現可持續增收,必須突破初級農産品附加值低的瓶頸。但單純的種養業利潤有限,如何提升附加值?2022年,他瞄準第二産業——釀酒。

  依託家鄉的優質原料和獨特風味,他積極探索,聯合四川省酒類研究所創立“嘉源酒業”,研發“堪嘉”酒系列,2024年,已完成首條生産線建設。

  當問及為何選擇清香型?取名“堪嘉”酒?周澤彬説,濃香、醬香市場競爭激烈,而且工藝複雜,投資大。既然選擇釀酒,那就要做適合自己家鄉的酒。清香型酒口感清爽,適合現代人的飲酒習慣,而且家鄉的水質和氣候特別適合釀造清香型白酒。

資陽雁江:三産融合釀造“振興味道” 産業鏈延伸激活“造血基因”_fororder_圖片-2

“堪嘉”酒 攝影 李雅

  “家鄉在堪嘉,原料也是農場種植的稻穀,與其取花裏胡哨的名字,不如就以家鄉命名。産品賣了,家鄉也宣傳了,一舉兩得。”周澤彬説,就在2025年6月14日,該産品商標已註冊完成,實現品牌化運營。如今,場鎮已經有1家經銷門店。未來,這種酒還將銷往成都及周邊城市,讓越來越多人品嘗“雁江味”。

  從一産到二産的成功轉型,標誌著周澤彬完成從初級農産品生産到深加工的品牌化升級,形成“種養加銷”一體化産業鏈,為農産品插上增值的翅膀。

  跨界生香 從田間到餐桌的新鮮革命與産業再升級

  當加工環節的産品需要更貼近消費者的終端展示與體驗時,周澤彬産業融合的探索再次向前邁進。

  2023年,周澤彬再次“跨界”,在城東新區西南電商城開了一家由“農場直供+現場加工”的餐廳,通過活魚現殺、時蔬現採等方式,實現食材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可溯源,既保障“鮮度”與“營養”,又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形成“生産-加工-餐飲”的良性循環。

資陽雁江:三産融合釀造“振興味道” 産業鏈延伸激活“造血基因”_fororder_圖片-3

資陽雁江區堪嘉鎮胡石橋村農田 攝影 李雅

  餐廳發展的成功,讓周澤彬看到産業融合發展的福祉。2025年初,周澤彬聽説村裏有閒置資産,便積極對接,將村裏閒置的小學利用起來,建成現代化的中央廚房。

  “我們于7月初開始營業,現陸續有300余桌訂餐。”周澤彬説,打造中央廚房除了讓家鄉人民能嘗到城裏味,其根本還是整合周邊零散的鄉廚資源,打造區域性的“鄉宴”品牌,讓新鮮、地道的鄉村風味,通過標準化、規模化的運作,走出堪嘉,服務更廣闊的市場。

  “鄉村振興不能只靠農業,必須讓一、二、三産業聯動,才能形成可持續的産業生態。”周澤彬説。

  共生共贏 “三金”模式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周澤彬的創業史亦是一部與鄉親們攜手同行的奮鬥史。他摸索的“三金”模式——土地流轉的“租金”、基地務工的“薪金”、入股分紅的“股金”,實現村民“租金+工資”雙重收入。該模式成功盤活土地資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以前種地一年掙不了多少錢,現在既有租金,又能打工,收入增加了不少。”連續在農場務工3年的村民康成生笑著説。

  除了家門口的雙重收入,“家門口”的就業升級也讓受益者連連讚嘆。堪嘉鎮胡石橋村村民江丹就是其中一員。

  “以前,我在農場務工,一天只有幾十元。自從餐廳開業,我進城當服務員,工資漲了,收入也增加了。”江丹説,和她有同樣經歷的還有兩人。她們打心底裏感謝周澤彬。

  周澤彬回憶道,當初回鄉創業時,市區、鎮村各級政府都給予支持,為他的探索提供了堅實後盾。

  堪嘉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要讓返鄉創業人員回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關鍵是要解決好土地問題。堪嘉鎮實行人大代表“一對一”跟蹤服務,從項目審批到生産經營全程參與,積極幫忙協調土地流轉,對接上級部門提供資金、政策扶持,確保“土地有人管、糾紛有人調”。

  致富不能忘本。“我的目標不僅是自己成功,更要讓家鄉的農業真正‘活’起來,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來創業。”談及未來,周澤彬信心滿滿。

  周澤彬用7年時間構建“一産築基、二産延伸、三産昇華”的完整産業鏈條,通過釀酒加工和中央廚房等項目,將傳統種養業升級為現代化産業體系,生動詮釋“三産融合”的鄉村振興路徑。這一實踐既盤活鄉村閒置資源,又激活産業內生動力,更重塑鄉親們的致富信心。其發展模式已成為雁江區新農人投身鄉村振興的典型樣本。

  在廣袤鄉野間,“周澤彬們”正用實幹描繪著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稻米清香、佳釀醇厚、食材本真。這些具象的産業成果共同釀就“共同富裕”的甘甜滋味,讓雁江大地升騰起濃郁的“振興味道”。(文 何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