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輕基層報表負擔,優化政務服務,作為“報表通”發源地,成都市新津區結合業務實際情況,聚焦報表統籌管理、數據治理和平臺優化等重點任務,2025年,新增20余個多元化應用場景,開發“緊急報表下發”功能、“報表轉臺賬”功能等,以持續迭代的創新實踐,深化數據賦能,破解基層治理“頑疾”,深度啟動場景驅動應用。
社區工作人員在使用“報表通”系統 供圖 成都新津區委宣傳部
成都新津區整合住建、教育、民政、人社、衛健、醫保、殘聯等行業領域數據資源,通過多維度數據比對和智慧分析,精準篩選出95212名重點人群,建立“低保特困對象”“獨居及空巢老人”“失能人員”等120余類業務標簽,構建動態更新的重點人群數字臺賬;整合經信、科技等行業領域數據資源,建立覆蓋全區4.7萬餘戶法人的法人基礎數據庫,通過大數據交叉比對和智慧分析,精準篩選出1475家重點服務企業,建立“規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60余類企業分類標簽,構建“一企一檔”畫像體系,實現重點企業的動態監測和精準服務。
針對數據品質難以保障的問題,新津通過功能更新與技術升級,開發上線“緊急報表下發”功能,當突發任務來臨時,相關部門可直接在“報表通”平臺快速定制標準化緊急報表,並精準推送至目標鎮街、社區甚至網格員,直達基層末梢,實現數據實時匯總入庫。同時,為避免過去基層填報的報表多為“一次性消耗品”,出現數據浪費問題,“報表轉臺賬”功能將實現報表數據向結構化臺賬的轉換,形成“活臺賬”,構建起“數據沉澱-復用-優化”的循環,讓每一次填報都能産生長效價值,為後期長效監管打下基礎。
從應急場景的效率突破到數據資産的長效沉澱,兩項看似簡單的功能煥新,是新津通過“報表通”深化數據賦能,向“治理進化”的生動詮釋。
2022年,成都新津區為破解基層“表格圍城”,首創“報表通”,以數字之力終結重復填報之痛。歷經3年不斷打磨,這一發軔于新津的創新成果已蝶變為全域數字化治理“數據中樞”,不僅讓基層幹部告別“表哥表姐”身份,更驅動數據全域流動——從新津首創,到精準服務民生、賦能經濟發展的縣域數字化轉型標杆。
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將“新津模式”作為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創新實踐;2024年,成都新津區“報表通”實踐經驗被納入國務院辦公廳《基層報表數據“只報一次”工作指引》,提供了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據悉,“報表通”于2024年12月在四川省進行全省推廣,目前已在全國13個省的地方政府部署使用,並應用於中國聯通集團,賦能更廣闊的區域和行業數字化轉型。
以“小工具”撬動“大變革”,從基層減負的起點到數據治理的支點,新津“報表通”的蝶變之路,讓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效能、優化營商環境、增進民生福祉的引擎。未來,隨著AI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和産業合作的深化,“報表通”也將持續進化,為更廣領域的數字化轉型貢獻澎湃的“新津動能”。(文 李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