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懸崖村的28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進縣城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住進縣城的五大社區,實現從土坯房到樓房的跨越。從山區到社區,正如昭覺沐恩邸社區墻上的標語——“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懸崖村 供圖 涼山州委宣傳部
近年來,從“輸血”到“造血”,涼山州昭覺縣積極構建起“政府搭臺、産業唱戲、社區落地、群眾受益”的就業幫扶生態,打出“技能培訓+産業造血+服務托底”組合拳,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區落地的就業幫扶矩陣。
懸崖村人用技能、汗水與智慧,在縣城的新家園澆灌出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花。村民表示,政府把工作做到心坎上,現在有活幹、有錢賺,心就穩了。
沐恩邸社區 攝影 馮巧鳳
新社區的“共治圖景”
時任懸崖村第一書記的帕查有格如今已是懸崖村所在的古裏鎮黨委書記。曾經朝夕相處的老鄉們雖已搬家進城,但他仍時常協助懸崖村村“兩委”,為老鄉們服務。
“易地扶貧搬遷不是一場簡單的位移,而是一場從生産方式、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再到心理的全方位適應,‘娘家人’不能缺位。”帕查有格説。
為幫助大家克服初來乍到時的“水土不服”,黨組織、居民自治組織、群團組織紛紛行動。社區派駐駐村工作隊,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黨員先鋒隊,還成立社區居委會、婦聯、團委,不斷引導群眾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愛護公共環境……黨員幹部們見證著居民的改變,也從中培養出得力助手。
惹記伍果是沐恩邸社區的一名樓棟長,平時承擔數據收集、政策宣傳、衛生管理工作,閒暇時還參加社區開辦的繡娘工坊,工作時間靈活,可以把活兒帶回家幹。惹記伍果的新家是100平方米的三居室,陽臺外是連綿青山,廚房裏電磁爐跳動的藍光取代了嗆人的柴火。“以前,我每個月至少要下兩趟山,去鄰鄉買米麵糧油,現在只需要一個電話,大米就能送到家門口。”惹記伍果説道。
吉克木果整理貨物 攝影 馮巧鳳
被安置在沐恩邸社區的吉克木果,從前外出打工收入是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聽説村裏通了寬頻網絡,吉克木果回到村裏,一門心思開始幹起直播帶貨。他利用懸崖村秀美的風光,拍短視頻分享生活日常,很快他的抖音賬號粉絲就達到40多萬。於是,他開始收購村裏村民的核桃、蜂蜜等農産品,利用抖音等平臺賣出去,還率先利用原來的房子做起民宿,將礦泉水、麵包、速食麵放在鋼梯平臺。遊客本著誠信的原則,消費後直接掃描箱上的二維碼支付。
現在,吉克木果在沐恩邸社區開設超市。鹽源蘋果、會理石榴成熟後,他又會忙於收購這些産品,通過自己的直播間進行售賣。如今,像他一樣走上致富路的村民,懸崖村還有很多很多。
沐恩邸社區繡娘在直播間售賣彝繡産品 攝影 馮巧鳳
“增收+顧家”雙答卷
下山的婦女們如何實現就業增收呢?答案之一就是當繡娘。
“針腳要密,配色要艷,介面要自然,這樣的繡品才經得起細看。”吉克阿子這名2020年從懸崖村搬遷而來的繡娘,如今已成長為沐恩邸社區彝繡工坊的骨幹力量。易地搬遷後,她的丈夫遠赴外地務工,她則留在家中照料孩子。
“我以前就會彝繡,住在懸崖村的時候主要是給自己繡,幫家人和鄰居繡,沒想到還能通過這個掙錢。我剛搬來時,確實不適應,去工地打過零工。”轉機出現在2020年7月,昭覺縣婦聯在社區開設彝繡培訓班,她積極報名。如今,吉克阿子不僅重拾繡花針,更將這項傳統技藝變成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吉克阿子高興地説:“我現在每月靠彝繡能有2000多元收入,訂單多的時候能到3000元。”
在昭覺縣的五大社區中,有很多像吉克阿子一樣的繡娘,“守著家、抱著娃、掙著錢”,這句樸實的順口溜,正是昭覺繡娘們居家就業模式的生動寫照。截至2024年底,全縣繡娘共計1729名,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2024年,昭覺縣實現自有彝繡品牌“薇穆嘎扎”完成330萬元的訂單,繡娘總收入達172萬元。
涼山州恒馳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 攝影 馮巧鳳
另一邊,涼山州恒馳服飾有限公司作為當地“家門口就業基地”之一,如何幫老鄉更好提能促增收?公司負責人廖雲清介紹,在浙江寧波和涼山兩地相關部門支持下,公司成立“甬涼姐妹創業就業培訓基地”,通過持續加大培訓力度,將技能培訓從基本縫紉技能向更先進的操作培訓發展,進一步提升當地群眾的就業技能,提高當地生産技術水準。同時,昭覺縣還組織人員到浙江余姚進行技術培訓,進一步開拓視野。
目前,恒馳服飾二期生産線正在加快調試安裝,預計將為昭覺再增加就業崗位200余個。2025年,當地計劃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6000萬元,實施協作項目15個。這也為懸崖村村民就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從“上學愁”到“學無憂”
一直以來,孩子們上學問題才是最困擾懸崖村村民的“揪心事”。曾經的懸崖村由於進出路途艱險,村裏孩子都需要年滿10周歲後,才能下山接受啟蒙教育。
2020年10月,昭覺縣昭美社區幼兒園建成開學,明亮的教室、嶄新的設施、新進的教師……無數的“新”在這裡聚集,迎接易地搬遷安置適齡兒童的到來。
也是在這個時候,懸崖村第一批易地搬遷群眾入住五大社區,懸崖村的14名小朋友走進昭美社區幼兒園,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
學校每月召集各班級教師,收集小朋友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的不良習慣,針對小朋友的普遍行為習慣問題,策劃下一個月的主題活動。
“現在,娃兒教育太方便了。”當問起過去5年來最大的變化時,村民吉巴日洛脫口而出。“娃兒家門口就可以上幼兒園。”吉巴日洛的妻子吉伍爾洛也感慨道,幸福來自對比:曾經,孩子們上下藤梯上學危險,教育品質差;如今家門口上學,享受城裏孩子的教學資源。
如今,懸崖村的孩子們可以在更好的教育條件中學習,每個易地安置社區都配備幼兒園、小學、初中。孩子們上學從家到學校只需要10多分鐘。送孩子上學,成了懸崖村村民的“開心事”。“現在,即便家中的孩子還沒到3歲,家長們也會找到老師詢問能否讓自己的孩子提前入學。”昭美社區黨支部書記黑比孜卓説道。
得益於政策扶持,黑比孜卓喜上眉梢:“當前,寄宿制小學、初中學生每人每年補貼1700元,為2020年9月及以前入學的建檔立卡專科、本科學生,每年發放4000元補助金,極大減輕了家庭負擔。”
現在,昭覺縣常住人口25.7萬人,在校學生9.23萬人,佔常住人口的35.91%。按分佈劃分為5大學區,各級各類學校總計291所。縣財政2024年投入3838.43萬元縣本級財政資金,用於缺口教師購買服務,懸崖村的孩子們已在更好的教育條件中學習成長。(文 馮巧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