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煙臺全力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
水母網8月28日訊:近年來,我市始終把品牌建設作為調整優化結構、推動轉型升級、加快做強做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完善政策環境、培育保護、宣傳推介等工作體制機制,全面提升以品牌為核心要素的城市競爭力,為服務推動“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實現煙臺率先走在前列提供新動能。
來自市質監局的一組數據:截至目前,我市共獲得山東省名牌産品160個、省服務名牌41個,中國馳名商標92件、山東著名商標339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45件,魯班獎8個、國優工程16個、泰山杯工程139個。在農業、工業、工程、服務業等領域,我市品牌建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品牌建設機制逐步完善
品牌強市建設任重道遠。自2004年以來,我市先後出臺了《關於開展品質興市暨實施名牌戰略活動的意見》、《煙臺市市長品質獎管理辦法》、《煙臺市關於加快推進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十余條相關政策措施,促進品牌建設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堅持政府引導和企業主體合力推進。
“我市成立以分管市長為組長的市品質強市及名牌戰略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大大加強了對品牌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品牌建設機制近年來得到不斷完善,一系列配套文件從品牌發展規劃、推進措施、政策激勵、任務目標等方面引導加強全市品牌建設工作有序健康發展。
2010年開始,我市設立煙臺市市長品質獎,目前已連續評審6屆,全市有45家企業和10名個人獲得表彰獎勵,涉及産品、工程、服務各領域,在引領全市企業品牌建設上臺階、上水準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不僅如此,還將品牌培育創建工作列入市政府對縣級政府品質工作考核項目,各級各部門參與品牌建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標準化在品牌創建工作也發揮著創新引領作用。近年來,我市引導激勵全市企業參與433項國家標準、528項行業標準的制修訂,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不斷提升企業的品牌支撐能力。
“目前,全市共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積極搶佔了行業話語權。”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説。品牌建設在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中至關重要。為此,我市出臺了《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工作方案》,將品牌建設作為創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進行了安排。
“煙臺品牌”躋身全國
品牌是生産者和消費者共同的追求,近年來,我市品牌創建的路徑逐步清晰,一大批企業依靠核心技術不斷開展品牌創建,使“煙臺品牌”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萬華化學憑藉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諸多榮譽獲得“省長品質獎”;“市長品質獎”企業中集來福士擁有80%-100%知識産權的産品以及幾百項的專利;“山東名牌”持久鐘錶先後參與國家5個領域的標準制定……這些企業通過自主創新使自身的産品始終處於市場的前沿,處於生産鏈的高端,在推動“煙臺製造”向“煙臺創造”轉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我市也不斷推動企業憑藉優良品質打造知名品牌。張裕集團、魯花集團、安德利等企業持續提升産品品質,品牌贏得了用戶信賴;煙建集團、飛龍建築、中昌開發等企業以優質精品工程打造市場信任的品牌;煙臺港集團、振華集團、蓬萊閣旅遊等企業提升服務規範化、標準化水準,獲得了較好的口碑。
依託優勢産業、特色資源,我市不斷壯大區域品牌,先後創建煙臺葡萄酒、煙臺汽車及零部件、蓬萊造船及配套産品等6個山東省優質産品生産基地。全市葡萄酒行業共擁有3個中國名牌産品、8件中國馳名商標、10個山東省名牌産品、16件山東省著名商標和2個山東省省長品質獎。煙臺海參、煙臺蘋果、煙臺葡萄酒、萊陽梨等9個産品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目前,我市在各領域有計劃、有重點的選出一批標杆企業、示範樣板,讓更多的“煙臺造”閃亮中國、走向世界。
協同發展提升品牌美譽度
品牌美譽度是品牌力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是市場中人們對某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程度,更是現代企業形象塑造的重要組成部分。“煙臺品牌”美譽度在不斷提升。
“源於自然、傳遞新鮮”、“用心釀健康生活”、“有了家廚房,回家不用忙”……這些耳熟能詳、充滿美好願景的品牌口號,造就了“煙臺品牌”的影響力。煙臺葡萄酒、煙臺蘋果更是榮登2016年中國區域品牌價值評價前十名榜單,龍口粉絲則被認定為首批中國歐盟“10+10”地理標誌國際互認産品,使“煙臺品牌”享譽國內國際舞臺。
“如今,我市許多企業不斷注重拓寬傳播渠道,擴大品牌效果,還積極參與品牌評價,從而提升品牌形象。”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不斷抓創新促融合,提升品牌持久活力。通過編制發佈煙臺蘋果價格指數,投資建設了煙臺蘋果拍賣中心,引導價格話語權,打造國家級交易中心。農村電子商務方面,打造了3個農村淘寶示範縣,煙臺蘋果分別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上市,開通了電子商務業務的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480多家。(記者 逄苗 通訊員 莫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