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建設近悅遠來的開放新城市
2024-01-18 15:04:06來源: 聊城日報編輯: 郭富瑩責編: 趙銀平

  原標題:建設近悅遠來的開放新聊城——寫在“2024春節山東鄉村文化旅遊節”啟動之際

  春華秋實,夏茂冬藏。四季更迭之間,新的一年在時光中款款而來。

  對於中國人來説,春節是歲月的坐標和情感的寄託,也是萬象更新的標誌和樞紐。2024年1月18日,農曆臘月初八,聊城市“2024春節山東鄉村文化旅遊節”將拉開序幕,活動以民俗文化展示體驗為特色,分為三個階段,將持續50多天,至3月11日(農曆二月初二)結束,其間,聊城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聽音樂會、趕大集、逛廟會……濃濃的年味兒裏,傳承著傳統民俗與文化,承載著記憶與鄉愁,也讓人看到一個新時代的新聊城。

  “兩河明珠”氣自華

  滔滔黃河蜿蜒而過、京杭大運河穿城北去、徒駭河碧波盈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奔涌而來,方方正正的宋代古城與東昌湖一池碧水纏綿成景。聊城不僅有傳統文化的歷史厚重之美,還有紅色文化、綠色農業及現代化建設的實力、活力、潛力之美。以文化人、以文聚氣、以文興業,是聊城一直堅持的理念。

  作為黃河和大運河唯一交匯的城市,在推進文化“兩創”方面,聊城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和條件。依託豐厚的文化資源,一座座文化景觀拔地而起,一部部文藝作品綻放光芒,時間留下的文化瑰寶,在聊城被保護、被傳承、被創新。

  此次鄉村文化旅遊節,聚焦傳承弘揚鄉村特色民俗文化,活躍城鄉文化旅遊市場,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家家挂紅燈、戶戶貼春聯、村村有好戲——回村過大年”為主題,以民俗文化展示體驗為重點,尋年味、賞民俗、過大年,向市民呈現喜慶、地道的聊城年味兒。

  歡歡喜喜過大年,是熱火朝天的煙火味兒,也是綿延悠長的文化味兒。

  近悅遠來宜遊地

  自然饋贈美景,歷史積澱文化,詩和遠方在聊城交匯,近者悅,遠者來。

  去年春節,聊城高新區九州洼月季公園裏來自重慶銅梁的“打鐵花”表演曾刷爆市民和遊客的朋友圈。而今年九州洼月季旅遊景區將於2月2日—25日舉辦的“2024首屆千年苗族女兒節花燈會”,更是讓人充滿期待。據主辦方介紹,燈會將綵燈文化、苗族文化、非遺文化、國潮文化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完美融合,把一幅五彩斑斕的光影圖卷呈現在觀眾面前。

  “過了臘八就是年。”農曆臘月初八,聊城各縣(市、區)將全面啟動鄉村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屆時,首屆齊魯小吃文化節、花菇文化節、鄉土文藝人才技藝展示、小戲小劇精品展演等精彩活動將輪番上演,年的味道更加濃郁,年的情感更加飽滿。

  朝去青島看海,暮至濟南賞泉。濟鄭高鐵的開通,大大縮短了聊城同京津冀和中原地區各大城市的時空距離。為了吸引更多遊客來聊城過年,聊城圍繞“冬遊”“新春”主題,以民俗文化節、鄉村文化旅遊節、新春燈會等活動為重點,策劃了“古城裏面過大年”“文博場館過大年”“景區裏面過大年”“鄉村裏面過大年”“劇場裏面過大年”五大主題活動,“民俗文化節”“鄉村文化旅遊節”“冰雪歡樂季”“新春廟會”四大類節慶活動,為市民和遊客準備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冬季假日文旅大餐。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越來越好的聊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在歷史的煙波浩渺中、在城湖的交相輝映中、在別樣的人間煙火中,體會聊城文化之雋永、風景之秀麗,感受聊城生活之律動。聊城也成為天下賓朋紛至遝來、近悅遠來的“嚮往之城”。

  承古拓今新聊城

  萬里黃河東流,千里運河縱貫,2500多年的建城史,為聊城積澱了豐厚的文化遺存。古街老巷縱橫交錯,既串起了名勝古跡,也收藏了市井風情。

  去臨清東宛園觀看運河民俗表演、品嘗地道運河美食;去冠縣觀看柳林花鼓、王凡莊花船、三合莊高蹺……熱鬧、喜慶的年味兒裏,飽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新一年的憧憬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在現場觀看表演和在家看電視的感覺就是不一樣,臺上都是熟面孔,大家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年味的氣氛就上來了。”談起村裏不久前舉辦的“村晚”,東阿縣魚山鎮魚山新村文化管理員湯建燕高興地説。

  敲起鑼鼓、舞動龍獅、載歌載舞……春播夏長,秋收冬藏。隨著農村的快速發展,“錢袋子鼓起來之後,我們更想找點樂子”成為群眾的期盼。如今,村民自辦“村晚”等文化新形式,在生動描繪美好生活和鄉村振興美麗圖景的同時也種下鄉村文化振興的希望。

  近年來,聊城深耕人文沃土,組織系列宣傳活動,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名城、蔬菜大市、農業強市的資源優勢,結合濟鄭高鐵開通這一契機,促進文化與經濟、歷史與現代相互融合,為打造山東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西部“戰略支點”和山東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兩河明珠”城市擂鼓助威。

  新時代,新聊城。帶著濃濃的年味兒,懷揣夢想,不負春光,聊城在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開拓創新,向著希望而行,近悅遠來,未來可期。 (聊城日報記者 呂曉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