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港口塑強六大國際物流大通道,“鏈”接全球向蔚藍
2025-09-02 10:31:05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李煒責編: 李煒

  原標題:山東港口塑強六大國際物流大通道,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型 “鏈”接全球向蔚藍

  航運,是全球貿易的重要載體;港口,則是航運的重要集結點和樞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今年上半年,山東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超9.5億噸,同比增長4%;集裝箱量近2400萬標箱,同比增長7.9%。數據之變,折射山東世界級海洋港口群建設的創新和突破。

  作為供應鏈的核心節點,港口聚集著巨大的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當今全球貿易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促進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勢必要跳出碼頭“建”港口,更加深度“連結”整個供應鏈生態。

  最近,一批6100噸鐵礦運抵壽光懋隆新材料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與以前從濰坊港區後場裝車運輸的方式不同,這批貨物是從山東港口渤海灣港濰坊港區水運至壽光港區直接卸船。這條鐵礦轉水的新通道,省去了短倒、堆存、裝車等費用,為企業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約10%,港口還為貨物提供保險服務。

  一條“港口+物流+金融”水上保供通道的開闢,為區域腹地下游企業提供了經濟、穩定、高效的原材料運輸保障,使區域産業鏈、供應鏈更具韌性。這背後,是港口發揮內部協同優勢,實現從傳統碼頭“裝卸工”到供應鏈服務“組織者”的角色轉變。

  渤海灣港市場行銷中心幹散貨中心業務經理李昊田介紹,渤海灣港通過與山東遠洋合作,提供合適的運力保障,確保船舶順利調配;引入投控集團的貨物保險服務,為貨主提供風險保障。

  近年來,山東港口通過港口運營、供應鏈綜合服務以及港口、園區配套服務“三大賽道”聯動發力,推動諸多創新業態興起。目前,山東港口集成“港口+金融+航運+貿易+物流+海外”等全鏈服務,開拓80項物流綜合業態,取得15類金融牌照及資質,建設了山東大宗商品、青島國際能源等交易中心,成立了港信期貨公司、船舶交易平臺,打造了供應鏈全流程“工具包”,年均拉動進出口貿易增長額近2000億元。

  在業態豐富、鏈條完整的供應鏈綜合服務保障下,山東港口構建和完善由口岸、航線、陸港、內河、班列等多節點共同支撐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今年7月22日,滿載元明粉、鈦精礦的海鐵聯運班列從成都鳴笛啟程,標誌著山東港口第106條海鐵聯運班列正式開通,為川渝地區産品出海開闢物流新通道。8月,滿載進口紙漿的“傳威凱娜”輪靠泊山東港口青島港,返程空艙搭載國産商品箱發往荷蘭,標誌著青島港首次打通“巴西-青島-荷蘭”國際物流大通道。

  兩條新通道,是山東港口“輻射力”增強、世界級海洋港口群能級躍升的縮影。目前,山東港口航線總數360余條,形成日韓、東南亞、中東、印巴、歐美五大優勢航線組群,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700多個港口建立貿易往來,塑強中國至非洲黃金物流大通道、中國至東盟黃金物流大通道、中國至中亞汽車跨境出口物流大通道等六大國際物流大通道,為沿黃省份提供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

  來到濰坊港中作業區,一座綠色圍墻的小院其貌不揚,內裏卻有大門道——繼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港口”以來,今年7月,濰坊港又建成全國港口首座綠氫“制輸儲加用”一體站。

  山東港口渤海灣港濰坊港區安全環保科技部技術綜合管理滿鋒濤介紹,以往港區內氫能集卡“吃”的是灰氫,通過化石燃料燃燒産生,綠氫站投入使用後,它們都將用上綠電生産的綠氫,讓港口用能更綠色。此外,一體站還降低了制氫用電成本,年可節約165萬元。

  向新逐綠,山東港口的“科技范兒”越來越足。山東港口自主研發A-TOS,第13次刷新集裝箱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世界紀錄;在日照港,全國首個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一階段建成投用,系統作業效率提升超30%;研發全域智慧港口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雲港通”,上線全球首個港口服務類人工智能大模型方舟TaaS……“新質生産力在港口不斷生長,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加速崛起。

  去年以來,山東港口發佈《2025年度十大科技創新攻堅方向》《山東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總體建設規劃》等科創規劃方案,未來將繼續加速數字化轉型發展進程,全力打造港航領域創新高地。

  供應鏈綜合服務等模式創新為現代航運服務發展打開新通道,科技“上新”為碼頭智慧綠色轉型塑強底座。地處“一帶一路”海陸十字交匯點的山東港口,海向增航線、擴艙容,陸向開班列、建陸港,一條條航線“大動脈”暢達全球,一張張物流“微循環”網聯全國,暢通陸海聯動的物流新鏈路,不斷增強樞紐“連結力”。 (大眾日報記者 范薇 白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