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多所高校陸續發佈2016年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

2017-01-03 08:48:08|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

  又到了高校集中“曬”人才培養品質的時候了。今年元旦前後,華東師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滬上高校陸續發佈2016年度就業品質報告。更多滬上高校將在未來幾天陸續公佈相關報告。

  除了就業率和薪酬,畢業生的就業流向成為2016年度各大高校就業品質報告的最大看點。華東師範大學過半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上海財大近半數畢業生在金融行業就業;上外畢業生就業受“一帶一路”倡議利好影響明顯……從滬上四所高校披露的數據看,高校的辦學優勢、人才培養定位正和畢業生就業去向呈現日趨緊密的關係。

  華東師範大學

  過半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

  華東師範大學近日公佈的2016屆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顯示,52%的畢業生進入了教育行業,大多數進入了初、中等基礎教育的名校,但是進入教育行業的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月薪仍然低於其他行業。

  教育行業需求大增,成就業主要方向

  華東師範大學共有2016屆畢業生6972人,男女比例約為1:2。截至報告發佈前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由於房地産和互聯網金融行業需求出現了大幅度萎縮,公務員和大型國企、外企需求不足,以基礎學科和文理見長的師範大學2016年面臨的就業壓力也進一步增加。但是,基礎教育行業、教育培訓機構、計算機軟體、信息行業等需求旺盛,畢業生供不應求。

  調查發現,不論是在上海和長三角地區還是在中西部地區,進入教育行業的畢業生比例都是最高。在上海地區,本科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佔在上海就業的畢業生總數的45.94%;在上海地區就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進入教育行業的人數分別佔了46.05%和64.29%。而在上海地區就業的高職生全部從事教育行業工作。

  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行業類別,本科畢業生主要選擇的還是教育行業,其中中、初等教育單位就業的佔了48%,高等教育單位就業的佔了7%。其次是金融財務、信息技術和文娛廣傳等其他行業;碩士畢業生就業行業也多集中在教育領域。2016年華東師大畢業生中赴中西部就業的博士生有137人,其中103人從事教育行業,生化醫藥、金融財務等行業也有涉及。

  多數從教畢業生進入基礎教育名校

  調查顯示,畢業生進入基礎教育重點學校的情況良好,在基礎教育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大批進入華東師大二附中、上海中學、成都市第七中學、寧波市鎮海中學、鄭州外國語學校、合肥市第一中學等國內知名學校就業,並且比例呈逐年上升態勢。

  在700名簽約上海市基礎教育單位的畢業生中,有35%的畢業生簽約單位屬於省市級示範學校或幼兒園。在高等教育單位工作的畢業生有359人,簽約重點大學共108人,其中簽約985大學69人,簽約211大學38人,另有一人簽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

  根據問卷調查反饋,該校2016屆畢業生實際薪資水準為:博士生8006元、碩士生7432元、非免費師範本科生5893元、免費師範本科生3901元、高職生4613元。教育學本科生的平均月薪為3969元,本科免費師範生的平均月薪3706元,非免費師範生平均月薪為4805元,而教育學的碩士和博士的平均月薪分別為6869元和8800元。

  隨著學歷的提升,不同學歷階段的畢業生收入也隨之遞增。但是,作為薪酬增幅有限的教育行業就業的畢業生薪酬低於非教育類單位就畢業生薪酬,顯得並不太合理。

  上海外國語大學

  小語種人才頗受企業青睞

  “外”字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往往是外部環境變化的“晴雨錶”。上海外國語大學發佈的2016屆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顯示,受世界經濟格局、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地區經濟發展水準的影響,2016年進駐該校招聘的單位行業發生的變化尤為明顯:招聘行業排名前三由原來的租賃與商務服務業,製造業,金融業變為教育,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以及金融業。

  目前,上外共有40個本科專業,包括26個語言類專業和14個非語言類專業。從企業招聘的人才需求看,小語種人才頗為吃香。以金融業為例,由於國有銀行都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所以有了招募大量小語種儲備生的需求,且語種需求越來越多。據統計,該校2016屆畢業生薪酬水準人均為6520元。

  去三資企業就業學生的比例明顯提升

  根據報告,2016屆上外本科畢業生共計1465人。其中,男生385人,佔畢業生總數的26.28%;女生1080人,佔73.72%。截至2016年8月31日,上外2016屆本科生的整體就業率為95.70%。從專業上看,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廣告學、教育技術學、越南語、希伯來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專業的本科生就業率均達100%。

  在研究生就業方面,上外2016屆949名研究生中,共有893人確定了畢業去向,整體就業率為94.10%。從行業來看,教育、租賃和商業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吸納的就業人數最多。

  報告還對2014-2016年畢業生簽約單位、行業趨勢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上外本科畢業生簽約的單位性質始終以三資企業、民營企業及其它企業為主。其中,去往三資企業的學生比例有較大提升,去往黨政機關、部隊及國有企業的畢業生比例連續3年基本持平。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以三資企業、國有企業及其它企業為主。畢業研究生去往中、初等學校的比例快速增長且近年逐步呈企穩態勢,其所佔比例已超過高等院校。

  會語言、懂技術的人才需求大增

  報告分析,2016年就業市場對上外畢業生需求以教學人員居多,這主要由於各類教育培訓行業的興起,需要招聘大量英語教育人才,主要涉及中小學英語、託福、雅思等各類英語培訓。其次是以商務服務業人員居多,主要是管理諮詢、銷售、市場、公關等。

  在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大背景下,會語言、懂技術的人才需求大幅增長,2016年在上外招聘的市場需求體現尤為明顯,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如互聯網開發和應用、海外新媒體運營等崗位的需求比例大幅提升,而小語種翻譯、海外市場、國外客戶關係等崗位也有所上升。

  2016年,市場對俄語、波斯語、泰語、印度尼西亞語、土耳其語人才需求量非常大,這説明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為上外非通用語專業的學生就業開闢了廣闊的市場。

  另據報告披露,2016年上外70%的應屆畢業生月薪水準達5000元以上,超過35%的應屆畢業生月薪達7000元以上,月薪最高的本科畢業生達20000元。其中,月薪5000-6999元的學生多就職于商務服務業和金融業;月薪7000-9999元的學生多就職于教育、製造業、商務服務業;月薪10000元以上的學生,基本集中于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要是互聯網服務領域。

  上海財經大學

  近50%畢業生“扎堆”金融業

  根據上海財經大學2016年度就業品質報告,該校2016屆畢業生平均稅前月薪7733元,較2015屆畢業生6940元的平均薪酬又上漲了11%。這所滬上財經名校的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和崗位高度集中在經濟領域。

  上海財大2016屆就業的畢業生中,有近五成“扎堆”金融業,其次是會計師事務和諮詢業,而在金融行業中,銀行仍居首位。“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一兩年,金融業校園招聘大幅減少,上海財大仍保持著半壁江山的畢業生到財經領域就業———雖然就業形勢每年都在變化,但學校的大體就業格局一直如此。”該校就業工作相關負責人對“上財現象”做了這樣的注解。

  根據報告,上海財大2016屆畢業生共3643人,男女生比例為1:1.45。畢業生總體升學比例23.23%,其中,本科生升學比例逐年提升,從2012年的28.53%增加到2016年的39.9%。

  在就業的畢業生中,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稅前平均薪酬分別是7121元、8227元、10138元。從就業行業看,前往金融行業的畢業生達49.15%,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資産管理以及其他領域;其次是會計師事務所,佔畢業生的15.82%。另外,到諮詢行業就業的為6.39%,計算機/互聯網/電商行業4.21%,教育科研行業4.69%。

  從分學歷行業流向看,碩士畢業生進入金融業比例最高,達64.99%;本科生35.67%,博士生28.42%。另一方面,上海財大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也呈密集分佈之勢,有52%的畢業生在審計、行業研究/投資分析、客戶經理、銀行輪崗以及管理培訓生等崗位就業。

  根據報告披露的數據,平均月薪最高的前三個行業分別是信託(9750元)、商業連鎖(9417元)、新金融(8661元),在這些行業領域就業的碩士生,月薪都在11000元以上。而從不同崗位的薪酬看,前三名分別是精算(10957元)、行業研究/投資分析(8869元)、投資銀行類(8675元),在這些崗位就業的碩士生月薪都在10000元以上。

  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財大2016屆畢業生就業率96.07%,簽約率90.12%。這一屆學生中,有133名學生選擇暫不就業,另外,有12名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而對於部分學生暫不就業的現象,報告稱:“其實他們一直有個小目標,學校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除了部分畢業生因考研未考取心儀院校或未申請到理想海外院校而在繼續努力外,也有一些學生選擇畢業後暫不就業,或先去旅行看世界,或放下腳步調整、給自己未來發展騰出空間和時間。報告認為,90後的就業理念遠比外界想像的更趨於成熟與理性,應理性、寬容看待。

  華東理工大學

  專業對口率保持較高水準

  作為滬上為數不多的男生比例遠遠超過女生的高校之一,華東理工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繼續保持較高水準,總計76.25%畢業生就業崗位與專業較為對口。並且博士畢業生薪酬較2015年漲幅最高。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公佈了2016屆畢業生就業品質報告,其中男女總體比例為1.36:1,低於2015屆的1.45:1。

  調查顯示,2016屆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數量為1651人,佔畢業生總數的27.14%,較2015年增加1.89個百分點。其中,19名畢業生參加了到村任職項目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等國家和地方基層項目就業。其中102人獲得學校設立的就業引導工程獎勵,獎勵金額總計11.35萬元。

  2016屆畢業生中,面向“十三五”規劃重點産業就業人數2675人,佔畢業生總數的43.97%;面向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就業的畢業生人數88人,較上年增加23.94%。

  據不完全統計,2016屆本科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為4964.78元,較2015屆增長8.78%;2016屆碩士研究生平均簽約月薪為7131.14元,較2015屆增長12.29%;2016屆博士研究生平均簽約月薪為9738.08元,較2015屆增長6.24%。

  同時,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16屆畢業生平均每人參加了2.91場大型招聘會,參加了6.58場企業專場宣講會,投遞了37.66份簡歷,參加了9.18次面試,最終獲得2.86份錄用通知(2015屆畢業生平均獲得2.91份)。據此估算2016屆畢業生平均每投遞3.96份簡歷可獲得1次面試機會,每參加3.21次面試可獲得1份錄用通知,與2015屆畢業生平均每投遞3.91份簡歷獲得1次面試機會、每參加3.45次面試獲得1份錄用通知的情況相比,求職難度較為相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