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區商業有無突圍空間

2017-01-04 14:29:2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

  眼下,相比一些大型購物中心的人少冷清,一些社區商業經營得有聲有色。這是否意味著,“小而美”的社區商業將成為未來商業的新增長點?

  人均商業面積超國際水準

  根據《上海市商業網點佈局規劃(2014—2020)》,全市規劃15個市級商業中心、56個地區級商業中心。同時構建完善“市級商業中心、地區級商業中心、社區級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為核心的“3+1”實體商業和“網絡終端+網上商店+快遞配送”為核心的網絡零售商業。至2020年,本市規劃商業設施建築總量控制在7000萬平方米—7500萬平方米,年平均增長2.6%—3.6%。

  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顧建發注意到,按照2500萬人口來算,上海規劃商業人均面積達3平方米,超過國際一般城市1.3平方米—1.5平方米的平均水準。規劃也表示,要限制大型商業網點的過度建設。注重功能定位、業態配比,盡可能實現差異化發展,避免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新趨勢

  中國大型購物中心經歷“井噴式”發展階段,未來投資趨於理性。位於“最後一公里”的社區商業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為投資者帶來商機。社區商業因其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電商衝擊,發展空間較為穩定。

  上海社區商業歷經20多年發展,建築形態已從住宅底商及街鋪,逐步演變為集中式購物環境;業態更為複合化;購物環境也更舒適,更具體驗感,社區商業已從對居民物質需求的滿足,發展到對精神層面的滿足。

  未來的社區商業,將會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品牌化、互聯網概念植入、社交平臺,更多的場景化和場所感的營造,更多的體驗式消費,越來越多融合了線上線下資源的O2O平臺,將為居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便利服務。

  相比于一些主打線上購物的社區超市,顧建發更看好永輝超市的模式:“它在嘉善路有一個經營店,是將原有的社區菜場改造而成,主營生鮮,維持原有價格,線上線下雙渠道並行,既可以讓不熟悉網絡的老年人在店內購物,也可以讓年輕人通過線上下單送貨到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