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佈的《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6年,中國全國氣溫較常年偏高0.81°C,為歷史第三高,僅次於2015年和2007年。
《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2016年,因為受到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中國氣候異常,長江中下游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中國極端天氣有多發、頻發的趨勢:
“極端事件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我們國家的確處於多發、頻發的趨勢當中,比如説暴雨,總體1961年以來,暴雨數是增加的,短時間內強降水是增加的,如1小時最大降水量,上世紀80年代廣州是101毫米,現在變成了150毫米,上海也有類似情況。高溫的日數50多年當中也增加40%。颱風的強度來看,本世紀登陸颱風的平均最大風速比1980年到2000年增加了20%,極端事件與全球變暖有一定的關係。”
近期,中國北方大面積空氣污染頻發,引起各方關注。公報顯示,2016年冬季,中國北方的靜穩天氣增多,大氣的自凈能力比較差,比較弱,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宋連春表示,從氣候角度來講,全球變暖以後,造成了南北熱力差異減少,風速在減少,降水日數也在減少,整體氣候條件不利於霧和霾的消除。拿京津冀地區來説,降水日數1961年到現在減少13%,通過下雨污染物才能清除掉,平均風速減少37%,從而造成大氣環境容量下降42%,我們氣候本體條件不利於污染物的消散。
據了解,在春節之前,中國氣溫以偏高為主,發生大範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比較小。
(原稿作者:喬全興 編輯:喬全興 李秀琴 審核:李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