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出行,打開旅行APP,機票、酒店、門票信息應有盡有;手機訂購景區門票,會生成行程提醒,也不必再經歷排隊買票等繁瑣手續;想選擇自由行而沒有頭緒時,在手機上點一點,五花八門的攻略就會呈現在眼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各類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旅遊+互聯網”在短短幾年間迅速發展。據統計,旅遊線上滲透率超過10%,我國在線旅遊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期。那麼,“旅遊+互聯網”能為遊客帶來哪些便利?在線旅遊市場還有哪些發展瓶頸,未來如何改進?請看記者在雲南的調查。
一部手機遊天下
信息獲取、攻略制定、在線預訂……互聯網已滲透到各個環節
春到日本賞櫻花,夏到塞班島潛水,秋到呼倫貝爾草原看牧場,冬到東北滑雪……來自上海的MIYA是朋友圈裏當之無愧的旅遊達人,也是“旅遊+互聯網”的忠實粉絲。“2008年的時候,我去雲南玩了半個月,還得隨身帶本旅遊指南,現在出門只要帶上手機,圖文並茂的攻略盡收眼底,旅行結束後還可以把自己的攻略分享給小夥伴,一年出去玩個四五次輕輕鬆鬆。”MIYA説。
MIYA的經歷只是一個縮影。移動終端技術不斷發展、旅遊類應用軟體層出不窮,讓很多人真正實現了説走就走。旅遊信息獲取、攻略制定、在線預訂吃住行事宜、分享旅遊體驗……互聯網已滲透到旅遊的各個環節。
MIYA告訴記者,得益於“互聯網+旅遊”的發展,現在自己出行基本都是採取自由行的方式。“通過螞蜂窩、阿裏旅行等手機應用平臺,就可以自主獲取旅遊信息、設計旅遊路線、預定機票酒店,甚至可以在網上預約私人導遊。自己安排行程,旅行更加自由、便利。”
便利的出行方式、豐富的旅遊産品……這些都成為“旅遊+互聯網”日益火爆的原因。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人在線旅遊預訂的花費達6026億元,同比增長34%。攜程網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旅遊業,在降低遊客的費力度、提高産品的豐富性及使旅客更好地享受一站式旅遊服務等方面,均有很大提升。由於這種豐富性、便利性以及價格透明度,旅遊市場越做越大,出行的人越來越多。”
不僅如此,各個旅遊景區的互聯網相關配套設施也在積極建設當中。“現在很多景區都有免費WiFi,除了省流量費以外,還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服務。比如去陜西歷史博物館,連上館內WiFi,掃描展品二維碼,就可以得到該展品相關的資料介紹,方便又實用。”MIYA説。
亂象多發監管難
有些旅遊産品名不符實,網站銷售旅遊産品存在監管盲區
“旅遊+互聯網”雖然便利、自由,但也並非萬無一失。
旅遊愛好者陳佳就有過一些不愉快的經歷。“有一次,我明明在網上預訂了賓館,賓館方卻説查不到信息。也有預訂後網站後臺已確認,突然接到客服電話説要漲價等情況。”陳佳告訴記者,“有一年國慶,我想去熱門景區,連著好幾家預訂好的賓館坐地起價,退還訂金後再高價賣給別人。聯繫預訂網站反映情況,也收效甚微。”
和很多網售商品一樣,旅遊産品同樣存在“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區別。預訂的行程有時只是“看起來很美”:“我們在網上訂的房間明明叫‘四人陽臺房’,到現場後商家卻非説是兩人房,另外的兩個人還得單獨加錢。”“不少旅遊網站不負責任,把東區的漁村寫成西區的,簡直是忽悠遊客!”在網上,類似吐槽並不少見。
旅遊産品名不符實只是一個方面,信息安全問題也同樣是隱患。“我在網上預訂酒店,之後信用卡就被盜刷……”有網友發微博稱。這種現象也不是個例,各大“驢友”論壇上,類似吐槽帖層出不窮。“遊客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提高警惕,在各網站設置不同密碼,信用卡也要開通消費通知。”陳佳建議。
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以旅遊企業名稱設立的行銷網站不少,對其經營資質等信息,通信管理部門的審核並不嚴格。“也存在對以個人名義備案登記並從事旅遊業務宣傳、行銷和經營活動的非法網站很難監管等問題。”這位負責人介紹説。
智慧旅遊前景廣
個性化旅遊成為潮流,在線旅遊市場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互聯網+旅遊”在豐富旅遊形式的同時,也為旅遊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借助旅遊+互聯網,全國旅遊市場供需結構性失衡也能夠得到有效改善。”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主任戴斌介紹説,以螞蜂窩和窮遊網為代表的反向定制、以辛巴達和6人遊等為代表的中高端定制、以途牛為代表的大眾定制,逐漸成為市場寵兒,而以途家、小豬短租、易到等為代表的分享經濟則搭建了一個供需直面交易的高效市場。
“自由行、半自由行等個性化旅遊形式正在成為潮流。”攜程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攜程目前推出“微領隊”服務,組建專業服務團隊,通過微信等手機端平臺,隨時隨地為全球各地自由行旅遊者提供服務和幫助。“2016年全年服務人次高達1000萬,組織了5萬個群。2017年春節服務人次達32萬。”攜程還上線了定制師平臺,讓旅遊者直接挑選熟悉目的地的定制師。
有專業人士分析,對於旅遊市場的未來發展,互聯網的助力顯而易見。同時,其所存在的問題也對政府部門的監管以及企業行銷模式的創新構成挑戰。
早在2013年,雲南智慧旅遊雲端系統就已正式上線。據介紹,該系統集雲南智慧旅遊雲端查詢平臺、智慧旅遊壹旅圖平臺、雲南旅遊微信公共服務平臺為一體,全方位多終端為遊客提供智慧旅遊服務。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雲南59個A級景區的智慧旅遊全攻略的信息采編和深度加工工作,並已上線運行。
雲南省旅發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説,為了適應自駕遊的需要,雲南開發建設了全省16個州市和旅遊資源豐富區縣的“自駕旅遊攻略APP”,目前已有72個區縣、6個旅遊專題、2條跨境旅遊線路的自駕旅遊攻略APP上線供遊客免費下載。
“旅遊+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也對旅遊類應用的功能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期許。研究報告表明,目前國內在線交通市場發展成熟度已很高,而在線旅遊市場仍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雲南民族村黨委副書記張立明告訴記者,“‘旅遊+互聯網’模式不能僅停留在一般的信息化階段,旅遊過程中的實際監控及信息化建設應繼續推進,進一步提升對車輛、人流進行監控以及數據統計能力,讓遊客能夠實現真正的智慧旅遊。”
記者手記
線上線下 並非簡單疊加
今年春節出行,幫父母購買火車票、機票,報旅行團,筆者都是在網上仔細比較服務價格,一部手機,就輕鬆搞定,還能收到何時該出發,航班是否到達等行程提醒。進入景區也省去了很多排隊的麻煩,掃一掃二維碼就能收到對景點的介紹。
實際上,互聯網持續深入滲透到旅遊各環節當中,的確給人們的旅行帶來很多便利。
但是出門旅行,依然有很多煩心事,比如驅車去到景點後才發現無處停車,景區內人滿為患、看個景點要排隊兩三個小時,網上報的旅行團趕時間削減景點等等。“旅遊+互聯網”,絕不只是把行業線下的資源進行簡單整合就完事。
“互聯網”和“旅遊”應實現化學融合而非簡單物理相加,這就需要在旅遊的信息化建設方面進一步發力,包括對旅遊過程的實時交通信息、景區內遊客的密集度等的整理與發佈,實現線上線下的高效管理,真正實現智慧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