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漕河涇街道金谷園小區居委書記陳立國感慨頗深:“今年,我們金谷園的居民過年可算是不再提心吊膽了。”
原來,金谷園小區建成于1998年,共6棟高層12台電梯,電梯運行已超過18年,因主要部件老舊及其他客觀原因,小區電梯幾乎都出現過錯層、關人、門無法閉合等情況,嚴重威脅到759戶兩千多名居民的出行安全。
“2013年開始,電梯在運行過程中就事故不斷,經常出現電梯門閉合異常、急速下降、關人等情況,居委和物業時刻高度緊張。”陳立國告訴記者,小區業主要求更換新梯的呼聲日益強烈,然而由於該小區為多層、高層混合小區,同時也是售後公房、商品房混合小區,情況較為複雜。而且因為之前平改坡、二次供水等小區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小區所余維修基金已逼近紅線。12部電梯的更新至少需200萬元以上,這就需要居民自籌資金來實現改造。但是,讓七百多戶居民同意自掏腰包來完成改造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是這麼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在今年春節前完成了。目前,金谷園小區6棟高層均已有一台新電梯投入運行,另一台也將在年後陸續啟動施工。
記者自街道安監辦牟浩峰處得知,早在2014年10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當時為區質監局)就出資聘請市特檢院為該小區12台電梯開展全面風險評估,並根據檢查結果出具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電梯主要部件老化嚴重,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建議立即更換新梯。
2015年9月,小區“三駕馬車”開始制定改造資金自籌方案徵詢業主,但是一提到要業主出資,一半以上的居民不同意,相當數量的業主認為維修基金不足,應該政府來買單;還有一些居民漠視電梯安全隱患,認為沒必要改造,電梯改造工作陷入僵局。牟浩峰告訴記者:“去年7月,區裏出臺了《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修理實施意見》,意見中確定給予金谷園這類的小區30%的改造費用補貼。這個消息大大提高了小區居民改造老舊電梯的熱情,再加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街道安監辦聯手深入小區開展電梯安全的宣講,處於停滯狀態的金谷園老舊電梯改造工作重新被提上議程。”
在確定了政府部分補貼,維修基金出一塊,缺口部分由居民自籌資金的方案後,漕河涇街道相關部門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並將其作為社區居民自治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探索。
“三駕馬車”負責人帶頭,所有成員“分頭包乾”,居委會、物業做白班,業委會做夜班,兩班倒持續不間斷對不同意出資業主做説服工作。陳立國對“三駕馬車”的付出尤為感謝:“雖説工作量巨大,但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取得了85%業主出資改造電梯的認可。”
提案認同了,問題又來了:買多少錢的電梯?資金怎麼分攤?籌集的資金在使用上如何監督?756戶業主各有各想法,為此“三駕馬車”充分發揚民主,只負責提方案,選擇什麼樣的方案則讓居民自己做主,通過市場諮詢及現場參觀,提供了價格有高有低的3個不同品牌和型號的電梯供業主選擇,最終按照多數人的意見選擇了較經濟實用的“永大”品牌電梯。
更新12部電梯費用總計為273.6萬元,其中113萬元需要由756戶實際使用電梯的用戶分攤。通過意見徵詢,“三駕馬車”最終制定了以人頭、建築面積、戶為標準的三項資金分攤方案,按照多數業主的意見,確定了同一樓層以戶為標準的出資方案:以10樓為基準,按樓層高低增加或遞減出資額度。對於業主在資金使用監督上的疑問,“三駕馬車”又採取了公開透明的做法,專門成立改造電梯資金運作監事小組,小組成員由業委會成員、居民推薦人員和自薦人員組成,全程對資金使用開展監督質詢。有了這一保障,居民們對這一疑問也有了放心的答案。
去年8月20日起,“三駕馬車”發動小區樓組長、黨員、志願者逐戶收取改造資金,“過程肯定是坎坷的,同意出錢和真正拿錢出來是兩碼事”。有的居民剛搬進來,覺得這錢不該攤到他們頭上,陳立國等人就從今後的使用安全入手;有的居民還持有觀望心態,他們就從安全事故不容拖延勸説;白天沒人,就晚上上門;怕通知不到位,就建立微信群……從去年9月收到第一筆自籌資金,至去年12月23日,金谷園完成資金籌措80萬元,佔總自籌資金的71%。
資金有了保障,去年10月31日,第一批3部新電梯進場安裝,第二批3部電梯也于去年12月19日進場安裝。在春節前,756戶居民用上了舒適安全的新電梯。據了解,剩餘的6台電梯改造工作將在今年全部完成。
“我承諾過,在我的任期內,要讓小區居民用上新電梯,現在我的承諾兌現了。”雖説任務完成過半,但是陳立國知道,後面的難度更大。未收齊的自籌資金要繼續啃“硬骨頭”,維修基金不足的要補足,“改造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區市場監管局和區房地局的組織指導,離不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也離不開街道各部門的協同配合,更重要依靠的是各居民區‘三駕馬車’和廣大居民的齊心協力。之後還有大量與業主溝通、説服等工作都要依靠業委會、居委會、物業來完成,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和付出,改造一定會取得圓滿成果。”(姚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