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峰:無心參與“共享單車之戰” 更願堅持初心

2017-02-27 14:47:2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王曉峰

  43歲,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

  加入摩拜單車之前,在互聯網及消費品行業擁有近20年的管理經驗,曾分別就職于五家跨國及國內著名公司。他從銷售代表、銷售經理、項目經理一路升職到寶潔公司區域經理;此後加入谷歌中國,一手建立谷歌早期在華東的搜索引擎廣告渠道;擔任全球最大的香水集團——科蒂集團銷售總監;任騰訊集團副總經理,負責騰訊的績效廣告業務的增長及拓展, 包括搜索引擎,手機以及社交媒體在內。作為Uber在中國的早期管理團隊成員之一,將優步帶入中國。

  2015年,加入摩拜單車創業團隊。摩拜單車創建了全球首個智慧共享單車模式,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在相關APP領域,摩拜單車周獨立設備滲透率已達88%,市場份額居行業首位。

  記:作為一位資深職業經理人,你是怎樣加入這個從0起步的創業團隊的?你是如何認識摩拜的?

  王:2015年年底,摩拜創始人胡瑋煒通過天使投資人找到我,跟我講了對共享單車的設想和摩拜的雛形。第一次見面後,打動我的是項目本身的社會意義,“如果真能讓人們在三四公里的路程內不開車,不坐計程車,不使用打車軟體,這是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在面臨交通擁堵的時候、面對空氣污染的時候,我們得做些什麼。能不能有一群人、一些組織率先行動起來,通過共享經濟的方式,可持續地推進綠色出行?

  2016年2月萊昂納多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在三分鐘的致詞裏,他花了一半的時間講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講我們不能把地球給予的資源當作理所當然,呼籲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我把這個視頻分享給了所有團隊成員,後來也促使我們決定把産品正式發佈的時間放到了4月22日,因為這一天是地球日。

  當我們把車放到上海街頭試運營那天,大家都很激動,一早站在路邊觀察用戶的表現——要知道我們從開始到現在沒做過任何廣告。第一位停下來掃碼下載APP並使用摩拜的用戶是上海的一位大學女教師,背著LV包包。這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和啟發,自從中國百姓將開車視為“成功”身份象徵之後,騎自行車似乎成了沒面子的事,有的人“寧可坐在寶馬車上哭,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這位用戶恰恰讓我們看到,一個酷炫、有格調的自行車産品同樣可以讓背LV包包的人接受。

  到今天,摩拜累計騎行次數超過2億次,共享單車成為許多城市的新風景線,今年上海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提出,希望年內恢復部分自行車禁行道路通行權。這樣的情形在300多天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記:2016年下半年開始,共享單車成了TMT領域最瘋狂的資本盛宴,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投入50多億元,30多家機構參與投資。你是如何看待這場燒錢大戰的?在募集資金方面,摩拜更是遙遙領先,300多天裏完成了7輪融資,你能否説清摩拜的贏利模式何在?

  王:流行的東西各領風騷三兩年就沒了,我們希望做的是有社會意義的事情。比如説交通擁堵、霧霾,這些年引發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如果説風口,這也許是最大的風口了。在商言商,你做的事情有社會意義,與民生密切相關,就會有廣泛的需求、有大量的用戶。當你的用戶基數幾千萬、上億,就會是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民生項目。只要一部分機動車短途出行被替代,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的情況就會有所緩解。

  國內有太多從矽谷抄來的項目,摩拜單車是中國原創的,我們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做有望走出中國的創業項目。這是摩拜在本質上吸引人的地方。摩拜為什麼能為國內外眾多投資者所青睞?任何職業投資者都很聰明冷靜而有遠見,他們每週都會看無數的項目,也會看你的同行其他企業,他們主要看的無外乎幾點:團隊、核心技術、財務報表、增長潛力。

  摩拜正式上線至今還不到一年,説什麼時候賺錢,我覺得不用這麼早去討論,這不是我在躲避它或者有什麼秘密要藏著。説到贏利模式,就拿曾服務過的谷歌作比方,回到1998年谷歌剛剛成立的時候,它們的産品很快地流行起來。當時是門戶網站的時代,商業邏輯是盡可能讓用戶停留更長的時間,然後它可以在網頁上展示各種廣告;而谷歌的邏輯是將兩個不同的點精準地聯繫起來,停留的時間越短越好。如果當時抄襲了門戶網站的廣告展示模式,就會把這個偉大的産品做死了。結果最終谷歌找到的是點擊類廣告這一全新的模式,它的贏利模式與産品特性得到了完美的結合。摩拜開創了一個新的細分領域,在這個細分領域裏,可以説有著無限的想像空間。如果都拿既有的商業模式來套,就有可能把這個新東西給抹殺了。摩拜將自行車的生産、技術、運營等等價值鏈捏在一起,上下游整合了,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此外我們還在探索在智慧共享自行車之外其他贏利模式,比如像物聯網、大數據、甚至廣告等等盈利的事情,摩拜都可以做,但並不急著做,我們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目前我們考慮的就是把産品做得更好。  

  記: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86萬,預計2017年底將達5000萬規模。摩拜作為行業領跑者覆蓋速度似乎“快”不起來,目前還不到30個城市。而其他公司的勢頭好像更為迅猛,特別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形成明顯優勢,你是否感到有陷入競爭者纏鬥的壓力?

  王:商場如戰場,離不開競爭,那些網上傳的幾十個共享單車應用圖標的圖片,反映了這個行業存在一定的競爭態勢,但也並不準確。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多的競爭者,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沒有20種顏色的車,其中一大半是來湊熱鬧的,有的僅僅投放了一兩千輛,有的甚至只是註冊了一個標識,更多的是刷參與感吧。另外一小半推出來沒多久就準備撤了。我認為,競爭並沒到十分激烈的時候。

  這個行業有三個特點:一是進入門檻低,二是形成規模慢,三是退出門檻高。進入門檻低,似乎投放一批車就都可以來做;但要形成規模,就要有海量的資金投入,需要系統的資源配套,這就很困難了;由於你的資金都積澱到固定資産上了,就不可能輕易地抽身而退。的確有些搞投機的,直接找上門來求收購,想賺一筆走人。我告訴他們,你退出門檻高,我收購成本高、價值低,你的車我得找回來,改涂裝、維修、加設備,還不如自己弄。因此,不少人事實上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過幾個月,也許大家會看得更清楚。

  摩拜無心參與所謂“共享單車之戰”,更願意堅持初心,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更著眼于長遠。比如我們沒有選擇低成本的標準件自行車而採用耐用的非標件,用智慧鎖而不是普通密碼鎖,內置自發電系統和GPS系統,用戶採用嚴格的實名註冊等等,這些似乎反商業邏輯的做法,正是為了保證及時、高效的管理和必要時的干預,避免政府在運營和人員的管理投入和成本;正是為了提高騎行安全,實現4年免維護或少維護,避免因為零件盜拆、車況破舊對市容市貌的負面影響。事實上,摩拜不是一家自行車租賃公司,而是一家數據或者科技公司。  

  記:城市街頭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幾家歡喜幾家愁”,市民多了低碳出行的新選擇,而亂停放、惡意損毀、違反交規等現象也屢有發生,企業無序投放佔用社會資源,城管部門每天清理亂停車的工作量大增,有人説企業迅速推廣共享單車的同時,卻把巨大的社會成本扔給政府買單了,你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王:最近《共享單車,真是一面很好的國民照妖鏡》在網上熱傳,也有不少朋友把亂停車、損毀車輛的照片轉發給我,的確讓人痛心。但是,這種不文明現象代表不了市民的整體素質,可以看看我們的騎行大數據圖示,每一次單車開關呈現為一個亮點,可以看到上海地圖上這些亮點基本上都沿道路兩側分佈,其他散佈點佔總體比例相當低。

  記得十多年前我和未婚妻在夏威夷遊船餐廳享用自助餐時,因為不愛肉食,我拿了一大堆各種水果,發覺周圍旅客盯著我看,細心的未婚妻提醒我,船上的食品是限量的,我超量取用了水果,事實上是佔了他人的份額。這件事讓我感受到群眾自身就會形成規範個人行為的社會壓力。我願意跟大家分享上海市民莊驥的故事,他利用業餘時間尋找被亂停亂扔的共享單車,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警示,得到眾多網友的響應,自發組建了“摩拜獵人”的公益組織。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先行者。許多地方政府,包括基層街鎮也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比如濟南市與摩拜聯手在全市範圍劃定指定停放點,北京石景山區組織環衛職工規整車輛停放。

  作為共享單車的始創者和推廣者,我們企業不能“只生不養”,回避自己的社會責任。由於摩拜每一輛車都有GPS定位,而每一個使用者都有實名註冊信息和有效的聯繫方式,誰、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亂停車,完全可以從技術上監控,目前我們對亂停放者採取扣信用分及提高租金的方式進行懲戒,同時還在研究獎勵措施,對正確停放者給予某種獎勵。

  2月17日我們在全國範圍發表了《致廣大摩拜用戶、市民的文明騎行倡議書》,希望每一個市民學會遵守交通法規,自覺維護交通秩序,養成文明騎行良好習慣,做文明騎行的參與者、宣傳者、監督者,“騎行時,你是城市一景,還車後,共享單車仍是城市一道亮麗風景”。我們願意跟大家共同努力。

  (新民晚報記者 裘正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