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2017-03-06 15:50:3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説上海圖】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圖片説明:門面不算大,但這家菜場卻是上海標準化菜市場建設的一個典型。

【圖説上海圖】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圖片説明:是菜場又不像菜場,這裡從上午9時才開始熱鬧起來,而在傍晚時分顧客盈門。

【圖説上海圖】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圖片説明:在菜場裏的水果攤位,會有專人幫助顧客挑選果品。

【圖説上海圖】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圖片説明:菜場裏的進貨單都會張貼在醒目位置進行公示。

【圖説上海圖】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圖片説明:超市化的牌價表,對應各種蔬菜,一目了然。

【圖説上海圖】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圖片説明:開業半年來,菜場管理方不斷聽取顧客提出的需求和意見,菜場提供的服務種類也在不斷豐富。

【圖説上海圖】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圖片説明:在其他菜場有的海鮮水産品,在這個標準化菜市場也能買到。

【圖説上海圖】標準化菜場迎客 可“掃碼”支付

圖片説明:對幾種全季蔬菜,掃電子牌價上的二維碼就能追溯産地。

  一家開在鬧市主幹道邊上的菜場,菜品不僅新鮮安全,價格還不算貴;一家只有300余平方米營業面積的菜場,全季僅蔬菜品種就超過160個小類,單季也有70余類;一家每個攤位都沒有“攤主”,只有服務和導購員的菜場,消費者在離店前瀟灑地“掃碼”支付,便能一次性“買單”走人。

  長寧區華山路1623號,半年前這裡還是一家農工商超市。現在,一座2.0版的標準化菜市場,已經開門迎客。

  從2005年起,上海用10年時間告別了臟亂差的小菜場,完成標準化菜市場1.0版的硬體改造。2016年,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的2.0版標準化菜市場試點,又拉開了上海“菜籃子”工程的新旅程。

  所謂信息化管理,既方便了消費者,又進一步夯實了食品安全。比如在這家名為美天華山的菜場裏,冷櫃上傳統紙質或塑膠的標價簽,被清一色的電子屏代替,看上去“高大上”,無形中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而在管理者看來,標簽上提供的二維碼,通過一款名為“追溯雲”的移動設備APP 一掃便可追溯菜品的生産過程,這才是“看不見的”牛氣。

  “我們改變了以往菜場管理方只當‘房東’,不太涉足具體經營的局面。現在,我們與商戶相互合作,收益和風險都共同承擔。此外,結算環節統一由我們菜場管理方完成,消費者像在超市購物一樣,到門口結賬,既方便、又衛生,”菜場負責人陳先生介紹,既然是一起“做生意”,企業在挑選商戶時就有了與以往不同的判斷標準。“安全是第一要求”。

  據了解,美天華山菜場所有的蔬菜都來自企業設在崇明的蔬菜基地。有了自主的産地保障,價格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這裡每天都有相當於附近市場同類菜品七折價格的10個“黃牌菜”,清早上架,不到中午便售賣一空。

  除了蔬菜,愛森、膳博士、旺園家禽、中洋生態魚類……這些來自大公司的産品,成了菜場農副産品的主力軍。管理者介紹,因為這些品牌可以做到100%食品追溯,安全系數大大提高。

  3月1日召開的市政府實事項目新建改建標準化菜市場的專題工作會議提出,將規劃合理、經營規模、統一結算、電子標簽、追溯完備、基地對接、價格穩定、品牌入駐、供應鏈完善、管理制度等10個方面,作為本市未來建設標準化菜市場的新規範。同時,上海計劃今年還將在本市各區建設30座標準化菜市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