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迎合現代人 “治未病”吸引年輕“粉”

2017-04-13 10:02:3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老字號”迎合現代人 “治未病”吸引年輕“粉” 雷允上藥氣雅香綿延300年

  在千年古剎靜安寺對面,有這樣一家老字號藥城,與靜安古寺比鄰而居,人們常在靜安寺求得“心靜”,也常去藥城覓得“身安”,這家藥城就是有300多年曆史的雷允上藥城。

  “雷允上”,這塊金字招牌,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淡出人們視線。走進雷允上藥城,一股股藥的清香撲面而來,人們能感受到傳統與時尚的融合。進入3樓,則別開洞天,古香古色的廳堂、遊廊、字畫,宛若置身於古代的精緻庭院,讓人有穿越時光的感覺。而熙熙攘攘的人群又證明著,老字號在快節奏都市中,正引領著健康新時尚。

  醫藥並行白領成為中醫“粉絲”

  “我是衝著這裡有名的老中醫來的,醫生把脈診斷經驗豐富,看好病就能現場抓藥,調理身體的效果不錯。”白領吳小姐是“80後”,正在雷允上中醫館診室門口排隊等候,“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往往處於亞健康狀況,也很流行看中醫。雷允上是老字號,我比較信任。這裡的醫生醫術比較高明,醫生開具藥方,便可前往中醫館內的本草堂等待配藥、取藥,很方便。”吳小姐選擇了中藥代煎、快遞服務,袋裝藥隔天就可送到家。在華山路2號的雷允上中醫館,這裡不但有許多忠實的老年顧客,許多年輕人也成了“粉絲”。

  雷允上中醫館有關負責人介紹,中醫館在2012年9月份重修開館,建在雷允上藥城三樓,經營面積有1700平方米,當年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集“就診、購藥、休閒、文化養生”一站式服務的中醫館。中醫館共有診室19間、超過50位醫生,以資深專家、教授為主。

  遵循“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雷允上在經營實踐中,堅持中醫中藥結合併行,延伸雷允上品牌的醫藥服務,如中醫館開設夜間門診,將營業時間延長到19時30分。今年3月起,雷允上藥城還針對許多人的亞健康狀態,開設“治未病”專科門診,為就診者建立專門的健康檔案,從源頭上為健康保駕護航。

  前世今生雍正年間延續至今

  人們常説“百年老字號”,而“雷允上”的歷史則有300多年之久;醫藥行業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的説法,被譽為滬上“四大國藥老字號”之一。

  據《蘇州府志》等資料記載,雷允上的創始人為雷大升,字允上,吳縣人。清雍正年間,雷大升在蘇州閶門內穿珠巷天庫前繼承祖業“雷誦芬堂”,以字“允上”掛牌坐堂行醫。因醫道有術,且精於丸散膏丹製作修合,效用顯著,“雷允上”3個字口口相傳,名噪姑蘇城。

  清咸豐十年,太平軍攻佔蘇州。雷氏家族將店遷至上海,1862年在上海法租界興聖街京江弄口開設了“雷誦芬堂申號”藥鋪,1934年設北號于北河南路天后宮橋北堍,1937年為避戰亂又設北號支店于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

  1937年開設的靜安寺路雷允上店,因地處熱鬧繁華的市中心,經營日益鼎盛,規模不斷擴大,名聲越來越響。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南京西路的雷允上西區率先恢復了“雷允上”老字號商號,後來註冊了“雷允上”老字號服務商標。1993年雷允上老店被原國家貿易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老字號品牌重新恢復了光彩。

  嚴格把關品質為先貨真價實

  捧著“金飯碗”不是萬事大吉,要維護好老字號的品牌形象,進而將其做大做強,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雷允上西區就成為上海中藥行業內首家獲得“上海市政府品質金獎”的企業,還曾獲得“全國商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老字號傳承創新先進單位”、“上海市著名商標”等多項殊榮。

  作為中醫藥行業的品牌企業,上海雷允上藥業西區有限公司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同時,引進現代經營管理的新思維和新方法,通過實施戰略規劃管理,不斷提高老字號發展的預見性和科學性。

  為了嚴把品質關,雷允上西區把《藥品經營品質管理規範(GSP)》《品質管理體系(ISO9001)》《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1)》和企業安全生産管理體系等標準化管理融為一體,進而又全面導入《卓越績效評價準則》(GB/T19580)的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建立了全覆蓋、全過程的“大品質”管理體系,成立了以總經理為首的品質管理領導小組,建立了公司、部門、員工三級品質管理網絡,對經營全過程開展長效、常態的品質監控。每年進行品質管理的內部管理評審,對品質管理運行情況進行評估、控制、溝通和審核,通過評審分析,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確保品質管理體系的可控性、有效性、適宜性,使品質管理真正為經營活動保駕護航。

  雷允上藥城分公司副總經理兼品質負責人吳宇雯回憶,“幾年前我剛接手品質管理工作時,恰逢藥城GSP再認證,感覺‘壓力山大’,因為這是藥城各項工作的頭等大事。”為此,她不僅向公司品質部的老法師請教,還跑去連鎖公司向經驗豐富的老經理討教經驗,最終帶領工作團隊制定了新版的品質管理制度,通過了GSP再認證的檢查。當時,藥城還面臨國家開展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工作的重大考驗。藥城的工作人員通宵達旦兩天兩夜,根據規定把每一個批文、每一個包裝,以及包裝裏面的説明書逐字逐句地校對了一遍,確保保健品外包裝的文字要與批文相對應,不允許有一字之差,目標就是“不讓一顆不合格的藥丸進入雷允上藥城”。“老字號雷允上的經營之道歸根到底是兩句話:誠信為本,品質奠基。”吳宇雯如是説。

  長壽訣竅發揚光大工匠精神

  這兩年,不少藥品零售店的經營業績都在走下坡路,但雷允上藥城的銷售額卻在逐年遞增。如此光鮮的“成績單”靠什麼?有人説,因為背靠大樹好乘涼,雷允上是赫赫有名的老字號。而在雷允上人看來,即便有老品牌“護身”,也沒有半點鬆懈的資本。

  一次,有顧客在藥城購買了一盒阿膠,回家熬製了八九個小時後仍無法化開。顧客找上門來,經過細緻問詢,雷允上藥城的藥師發現:顧客熬製方法不對,馬上讓雷允上藥城負責膏方定制的師傅,為顧客做了詳細的講解,同時向顧客主動出示了此批次阿膠進銷存記錄和藥檢報告,消除了顧客疑慮。後來,有關負責人又組織員工專題討論了這個案例,總結出經驗:在銷售阿膠時,一定要多些溫馨提示。“有時營業員的一句話,會影響到顧客對藥品品質的感受。”

  去年11月,雷允上藥城被選定為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中國國家日”活動的參觀點之一,雷允上傳播中醫藥“治未病”理念與養生方法在健康促進方面的成果與經驗給來賓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拿按摩、艾灸保健、書法養生、中藥配方、藥食同源、香囊製作、八段錦功法等養生項目,讓與會嘉賓們興趣濃厚,不時駐足詢問。本草堂內高高的中藥格鬥、稱取中藥的戥稱、嫺熟的“一把抓”配方絕活,更是讓一些從未來過中國的與會嘉賓忍不住拿出手機捕捉精彩瞬間,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藥氣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有這樣的“癡話”。藥香氤氳之中,行家們紛紛翹起大拇指:“要讓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藥文化發揚光大,就要從‘工匠精神’的弘揚做起。”

  “老字號的傳承,核心在於文化內涵的發掘與弘揚。把握好企業文化脈絡,摒棄故步自封,敢於和時尚共舞,老字號的浴火重生就大可期待。”雷允上有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手|記

  變與不變

  變還是不變,對老字號而言,是個永恒的話題。如何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改革創新,是每一個老字號人孜孜以求的目標。

  管理學家的研究證實,沒有永遠卓越的企業,也沒有永遠卓越的産業。信息時代讓行業之間的界限不斷模糊,對企業來説,只有整合不同行業的優勢,才能在“競合時代”中立於改革的橋頭堡。

  在機械化、流水線生産普及的當下,雷允上一方面撿回了老祖宗“手工煎藥工藝”、“治未病”等“寶貝”,迎合了現代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藥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在企業的管理上,雷允上則“拿來主義”,引進現代經營管理的新思維和新方法,不斷提高老字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品質第一、品質為上。也只有在這一基礎上,所有創新才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老字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