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張廟街道緊鄰上海中心城區,轄區面積5.19平方公里,現有33個居民區40個居委會,常住人口約17萬。它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老舊住宅小區佔80%,老年人口約佔35%。在這裡,小區基礎設施老、管理水準低、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已成為基層治理的突出“短板”。
近兩年來,張廟街道認真貫徹市委“1+6”文件精神,以創建“和諧張廟、宜居張廟、綠色張廟”為主題,突出問題導向,堅持“拆建管幫”並舉,大力推進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在黨建的引領下,以“幫”為助推器,小區的自治共治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面對一個個煥然一新的小區,許多百姓感嘆:“在這裡住了20多年,這兩年變化最大,真的很開心!”
問題導向:以“拆”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整治
曾經的泗塘五村,違建多得有些驚人。這個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的小區,破墻開店已成常態,一些居民更是不放過任何一塊可以佔用的地方“圈地圍墾”。五村的兩個居委會曾做過一個統計,一居委居民破墻開門開店率為54%,二居委則高達88%。
張廟轄區內小區違法搭建、破墻開門問題相對突出,遍佈泗塘、通河、呼瑪三大片區多個居民區,涉及近6000戶居民家庭。面對如此量大面廣、繁重艱巨的拆違整治任務,張廟街道推行了住宅小區拆違整治“六先工作法”,著力破解小區拆違難題。
先採取發佈微信息、張貼告知書、成立宣傳隊等形式,營造治理氛圍,做到線上宣傳與線下發動、正面教育與因勢利導、面上覆蓋與點上深化“三個同步”,贏得群眾理解支持。對涉及違法搭建的家庭普遍建立“一戶一檔”,做實“五個摸清”。即:摸清家庭經濟情況、摸清居住人員構成、摸清當事人身體狀況、摸清家庭困難情況、摸清拆違對象合理訴求。
隨即,通過公開徵詢居委會、物業公司和居民群眾意見,商定形成“四個一律”整治方案。即:佔綠佔道違法建築一律拆除,佔用公共部位洗衣及搭棚一律清除,破墻開門開店違法經營一律封閉,窗戶規格尺寸一律統一。街道確定小區拆違和小區微更新整治方案,承擔組織、協調責任,執法部門和物業承擔拆違整治和小區微更新建設的協同推進責任,居民區黨組織承擔居民群眾思想引導和解釋工作責任。
從最硬的骨頭啃起。張廟街道採取以點帶面的策略,以環境“臟亂差”問題最突出、整治難度最大的泗塘五村為突破口,率先推進住宅小區拆違整治,形成威懾力。同時,整合區域資源,推行聯合巡查、聯合告知、聯合認定、聯合執法,做到力量有保障;推行“一線工作法”,建立每週例會現場開、督導檢查現場看、協調服務現場抓,做到工作有保障;優先單列安排足額財政預算,做到資金有保障。
如今,泗塘五村內原有398戶破墻開門開店,基本全部完成整改,形成張廟街道小區綜合治理的1.0版本。其餘小區的綜合治理,則在此基礎上借鑒並升級。
因地制宜:以“建”為新動能,加快小區微更新
為不斷提升住宅小區宜居度,張廟街道因地制宜,堅持用“五個統一”,推進“十小工程”建設,加快小區“微更新”。
五個統一,即:統一項目範圍,緊貼居民群眾需求,著力推進小區安防設施、生活設施、養老設施等實事項目建設,加快形成15分鐘社區生活圈。統一項目生成,採取“自下而上生成項目、自上而下推進工作”的運作方式,通過召開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各方意見,在此基礎上確定小區實事項目。統一建設標準,堅持項目化、小型化的建設標準,累計安排約2億元公共財政資金,推動小區“十小工程”建設,著力彌補在居家生活、安全出行、社區服務等方面的配套設施資源不足。統一資金籌集,對售後公房小區實事建設項目,採取政府與業主共同出資的辦法,參照區相關制度規定確定的出資標準,落實配套資金。統一組織實施,由街道牽頭統籌,鼓勵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關聯主體積極參與,通過引進專業團隊,強化“十小工程”建設專業化管理。
十小工程,即:以小區道路、廣場、綠化、亭廊、步道、路燈、坡道、健身、充電、停車等10個方面的建設重點,完善小區公共設施,彌補社區硬體的不足,豐富宜居社區的內涵,著力打造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人文和諧的新社區。努力達到以“小工程”撬動“大民生”的良好效應。
標本兼治:以“管”為支撐面,綜合施策補短板
為完善住宅小區長效管理體制機制,張廟街道通過落實“一會五進”工作機制,補齊小區常態管理短板。
全面落實聯席會議制度。由居民區黨組織牽頭,邀請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城管執法、社區民警、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眾等方面的代表,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研究分析小區管理中熱點、難點問題。
全面推進業委會專業指導進小區。針對小區業委會履職能力不足的問題,依託物業服務指導中心平臺,指導幫助業主開展業主大會組建、業主委員會換屆選舉、維修資金使用等自我管理服務,參與協調處理小區物業管理綜合事務和矛盾糾紛。
全面推進物業監管進小區。通過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對所有小區物業公司“保潔、保綠、保安、保修”情況每月進行測評,實施全流程監督,評估結果與街道發放物業補貼掛鉤,督促物業公司提升服務。
全面推進網格化管理進小區。著力完善網格管理職責清單,加強居民區網格管理工作站“五個一”標準化建設,落實每日一報、每日巡查、每週督查“三項機制”,健全問題“發現、處置、反饋”的閉環管理體系。通過“挂一塊牌子、選一個專人、定一個工位、編一套制度、建一支隊伍”,推進33個居民區網格管理工作站標準化建設。完善負面網格管理職責清單,問題發現率和及時處置率分別提高了5-8個百分點。
全面推進城管執法進小區。堅持以城管執法力量下沉為契機,推動城管執法從街面管理向住宅小區拓展延伸,提升工作實效。劃分城管執法四大片區,建立社區執法站點33個,實行劃片包乾,責任隊員、工作制度、執法流程上墻公示,方便居民直接聯繫。
全面推進法律服務進小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引入專業律師團隊,採取“定點式、入戶式、網絡式、會診式”的形式,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諮詢、化解矛盾糾紛等服務。
提升服務:以“情”為著眼點,優化宜居新社區
“提升服務群眾規範化水準”是2017年張廟街道提出的重點工作要求,其中的服務包含了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多類社會群體,服務涉及行政、養老、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一個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獨立服務體系,為的就是將自身工作真正為張廟居民需求服務,讓張廟的每一位居民都擁有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深化“五色”分類服務。張廟街道將建立健全“五色”分類服務信息平臺,加強信息數據的分析研判和綜合應用;加大社會救助力度,落實兜底保障職能;優化融合服務資源,充分發揮“有家為老服務社、樂鄰生活服務社,雅琴工作室”等10家專業化社會組織的功能作用,紮實推進“關愛功臣、溫馨港灣、貧困救助、智障培訓、居家醫護”等特色服務項目,切實做到“困難群體有人幫、特殊人群有人管”。
優化老年宜居社區建設。張廟街道將著力推進綜合服務圈、社區托養服務圈、居民區活動圈、鄰裡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五圈一體化”建設,加快形成15分鐘社區為老服務生活圈;新增一批“異香康樂”為老服務分中心及站點,改造一批社區“一門式”服務點及老年活動室,推進一批適老型住房改造,安裝一批助老樓道扶手,做實一批助老防跌倒“微實事”項目,持續優化“1+5+10+X”養老服務整體佈局;推進“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長者照護之家、老年食堂”建設,著力推進高齡老人醫療護理計劃試點工作。
加強“陽光工程”建設。張廟街道將緊貼殘疾人群需求,健全完善殘疾人服務措施,統籌健全“居家助殘志願服務社”,定期為部分重度殘疾人家庭提供家政志願服務;認真落實“殘疾人居家養護、殘疾人健康體檢”政府實事項目,積極開展“陪伴常在”服務殘疾人活動;加快推進“陽光家園”規範化建設,著力打造殘疾人服務示範社區。
完善社區事務服務管理下沉。張廟街道將厘清街道機關、窗口單位前臺與後臺職責,重點推進社區事務中心“一站式”下沉服務;探索完善網格化中心“常態化”下沉管理、綜治中心“智慧化”下沉監管、文化中心“社會化”下沉運作、社區黨建服務中心“開放式”下沉服務平臺和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張廟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力爭年內開工建設。
著力推進服務群眾規範化建設。張廟街道將堅持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社區事務服務組織體系規範化、規章制度規範化、工作職責規範化、服務場所規範化、事務管理規範化、保障機制規範化等“六個規範化”建設;探索實行居民區“錯時上下班制度”,著力提升“惠民、利民、便民”服務能力和效率。
黨建引領:以“幫”為助推器,自治共治添活力
張廟街道將幹部隊伍的創新精神滲透到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幹部隊伍在注重自身廉政化、高效化的同時,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實現社區各方力量的自治共治,推動張廟街道的精神文明建設。
強化黨委主體責任,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民主決策制度,完善議事管理規範;堅持密切聯繫群眾,深化“我與群眾心連心”活動,認真落實蹲點聯繫服務群眾制度,健全完善“組團式、網格化”聯繫服務群眾機制。
深化拓展區域化黨建。張廟堅持項目化運作,通過開放活動場所、提供資源支持、參與公共服務等形式,建立健全社區黨建理事會“思想政治聯學、公益項目聯做、社區秩序聯護、文化活動聯誼”工作模式,促進區域共建共享;健全完善手機APP志願服務平臺,注重發揮居民區、駐區單位、社會組織三級聯動作用,做亮“互聯網黨建+公益廟妙連”特色項目,真正讓老百姓得實惠;加強黨管武裝工作;持續推進群團改革,探索形成“黨建、群建、社建”三建融合機制;完成街道總工會換屆選舉及基層工會組建工作。
深入開展“美麗張廟”系列活動,組織開展“文明樓組評比、好人好事評選、志願者風采展示”系列活動;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單位”,紮實推進“學習型機關、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創建工作;組織舉辦第七屆“老街·新居”市民文化節,廣泛開展“異香大舞臺、體育嘉年華、藝動新張廟”三大系列文化活動;推進文化陣地建設,做亮張廟文化品牌,重點培育1-2個專業團隊,積極爭創“區群眾文化星級示範團隊”。
依託社區黨建理事會平臺,張廟街道引領社區黨員參與社區志願服務崗位認領,依託家園自治理事會平臺,發揮居民骨幹的力量,著力完善“1+5+X”自治體系,積極推進“美麗小區、美麗樓道、美麗陽臺”建設,將自治理念延伸進樓組,切實解決居民身邊事、急難事。
依託社區代表會議平臺,推動轄區100多家駐區單位,認領慈善愛心橋、就業快車道、健康幫幫醫等“十大公益”服務項目56項。面向弱勢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政府部門則深入推進“五色”分類服務,為他們量身定做個性化的幫扶項目,努力實現精準幫扶,兜牢民生大底。
與此同時,張廟街道積極推廣“三六工作法”,即“三亮、三崗、六員、六微”工作法,著力強化社區樓組黨建工作,發揮黨員與樓組、黨組織在小區的引領作用,為持續推進住宅小區綜合治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突出“三亮”。依託街道社區黨建理事會平臺,督促廣大黨員嚴格落實“雙報到”制度。在小區醒目位置設立“三亮”信息公佈欄,引導社區黨員主動“亮明身份、亮出特長、亮清責任”,主動聯繫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積極參與小區綜合治理,幫助群眾排憂解難,樹立黨員良好形象。
設立“三崗”。依託街道社區代表會議平臺,緊貼居民群眾普遍關切的“物業管理、環境保護、民生服務、健身娛樂、平安建設”等熱點問題,在小區內設立“公共管理崗、公共服務崗、公共安全崗”,推進崗位認領落地,引導黨員成為公共管理的參與者、公共服務的執行者、公共安全的維護者,助力美麗家園建設。
爭做“六員”。依託社區家園自治理事會平臺,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教育引導黨員“管好自家事、關心社區事、參與自治事”,著力增強黨員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聚焦住宅小區綜合治理目標任務,引導黨員爭做“旗幟鮮明的政策宣傳員、規行矩步的先鋒示範員、上情下達的社區信息員、為公為民的基層服務員、善解人意的人民調解員、潔身自好的民主監督員”。通過黨建引領,推動居民自治。
做實“六微”。依託“異香·張廟微社區”平臺,建立黨員幫帶群、愛心互助群、社區共治群”,引導黨員收集“微建議”、上好“微黨課”、開展“微活動”、立好“微項目”、推行“微公益”、做實“微服務”,用網絡黨建凝聚起時代先鋒正能量,讓居民群眾不出小區就得實惠。緊貼住宅小區綜合治理,結合區委開展的“我與群眾心連心”主題活動,組織開展“帶家庭、帶鄰居、帶樓組”實踐活動,發揮黨員引領作用,帶動居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互幫互助,協調鄰裡關係,參與社區共治。
經過持續用力、全力推進,張廟街道小區綜合整治任務已基本完成,“十小工程”建設全面鋪開,昔日亂哄哄的老舊小區如今普遍舊貌換新顏:違法搭建拆除了,休閒綠地增多了,小區道路通暢了,居住環境變美了,便民服務健全了……社區環境面貌的大改善贏得了千家萬戶的紛紛點讚,使基層黨組織的威信明顯提高,黨的執政基礎得到夯實。張廟小區綜合治理工作,從起步階段的泗塘五村1.0版本,逐步升級為泗塘二村2.0版本、呼瑪二村的3.0版本,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逐步增強。
面對今後更加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張廟街道將繼續提升“三個公共”能力和水準,加快推進創新型、服務型、健康型、友好型、智慧型“五型社區”建設,著力打造一個日新月異的美麗張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