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讓城市的溫度深入“神經末梢”

2017-05-11 08:18:57|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黨代表共話基層治理:讓城市的溫度深入“神經末梢”

  圖片默認標題

  東方網記者項穎知、朱貝爾5月10日報道:市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這五年,上海社會治理創新走上了新路。外環線內煙花爆竹禁燃、“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食品安全監管等工作的深入推進和落實,使得城市總體環境面貌顯著改善。

  正如韓正書記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開幕報告中所説,這五年幹成了很多“過去我們一直想做、卻一直沒有解決的難事”。而這其中,基層——作為城市社會治理創新的抓手,發揮了關鍵作用。

  黨建引領,帶動社區共治出新招

  社區是城市的神經末梢。參加此次黨代會的代表中不乏來自基層的“小巷總理”。在他們看來,社區是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工作不到位就容易成為矛盾凸顯的地方,如何在黨建引領下做好社區自治共治是今後五年上海深化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倪瑾代表(左)。曹子琛攝

  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倪瑾代表告訴東方網記者,新江灣街道通過交叉任職的設置,發揮黨組織對共治協商的引領作用。從觀念、架構、機制和運作等方面深化“頂層設計”思維,來推動社區治理創新。對於居民的一般性訴求,社區依靠自身力量解決。而對居民反映強烈的共性問題和普遍需求,則通過聯席會議、跨界協同、互補互聯等形式推進——“自轉”、“公轉”有序並行。

  倪瑾舉例説,為了根治“群租”難題,新江灣城街道去年開始首推自治、共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創新治理模式,摒棄了簡單驅趕的老思路,而是從業主和租客的思想和法治觀念上推動他們自我改變、主動解決。改變思路以後,整改成本降低了,效果反而提升了。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徐匯區斜土街道嘉樂公寓業委會主任韓東萌代表(中)。曹子琛攝

  在徐匯區斜土街道嘉樂公寓業委會主任韓東萌代表看來,小區治理的一大關鍵是黨員的表率作用。韓東萌説,三年前,小區的物業公司“拋盤”了。嘉樂公寓開始實行起物業公司託管、業委會自管的新模式。面對清理樓道公共空間的難題,黨員帶頭清理自家門前,逐步帶動起大家一起行動。“最後,178戶人家清理出12噸7大卡車堆物,樓道乾淨,社區整潔了。“沒有物業的小區”不但沒有亂成一團,反而面貌一新,讓居民滿意。

  機制創新,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基層

  市委“1+6”文件實施以後,上海基層工作隊伍中年輕人多起來了。對此不少基層代表頗有感觸。而如何帶好“新班子”卻也成了“老法師”們的新課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普陀區桃浦鎮社區黨委副書記、蓮花公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梁慧麗代表(右)。徐程攝

  蓮花公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梁慧麗代表表示,小區的社工中不乏“90後”,他們思路活,但一開始與居民打交道處理矛盾糾紛的溝通能力還不夠,她常教他們要學“換位思考”。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車菊英代表(右)。徐程攝

  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車菊英代表告訴記者,“1+6”改革後他們中心從以前單純服務“兩新”組織增加了居民區黨建工作的職能。淮海中路居民區很多,對居民區的服務工作跟以往對企業樓宇的服務也有很大不同,工作面更寬、對基層工作者能力要求也更加高。她表示,自己和身邊的年輕團隊需要不斷學習,這方面感覺“壓力挺大”,她建議對新進的年輕基層工作者加強培訓、做好帶教制度設計。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普陀區長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銳代表(右)。曹子琛攝

  如何帶好隊伍?普陀區長壽路街道有一套自己的“大數據”考核辦法。長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銳代表告訴記者,這兩年他們引入第三方專業調查機構,推出了“居民區病歷卡”制度,面向居民發送問卷,針對基層幹部和社工的工作進行全方位評估,尋找痛點和難題。他透露,去年街道就有2名基層工作者因為數據考核不過關調整了崗位——基層幹部給不給力,居民真正説了算。

  依法推進,上海走在前列、尚未成熟

  今年4月20日,《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在市人大常委會上表決通過,將於7月起施行。至此,加上此前出臺的《市街道辦事處條例》和《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上海基層社會治理的地方法規“三部曲”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之前已全部完成立法。

  這三部立法是對2014年市委一號課題成果的法制固化。在全國上位法還沒有修改的前提下,上海總結基層治理經驗,把行之有效的創新做法轉化成地方立法,這是在基層治理的法制保障上走在了全國前列,這也標誌著上海全市基層社會治理法治保障體系初步形成。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潮代表。徐程攝

  曾參與推進“三部曲”立法過程的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潮代表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黨代表很高興看到在這次市委報告中,無論是工作回顧還是未來規劃裏,在“社會治理創新”方面都“筆墨很重”。

  一部好的法規誕生以後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薛潮代表建議,要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推動全面落地,把三部法規的實施作為基層黨建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條塊聯動,形成治理合力。在現有條例的基礎上還要推進完善更加細化的配套制度——確保“任務下沉”與“資源下沉”相匹配,確保“事項下放”並不是“責任下放”。

  圖片默認標題

  上海基層共治的保障體系初步有了,然而“成熟模式尚未形成”——薛代表如是説。他認為,下一步至少還需要花三年時間才能見到效果。上海居民群眾參與自治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吸引社會力量和社會組織參與的途徑和平臺都尚需拓展。

  法規出臺後是否真正能解決好老百姓身邊困難是一個重要的檢驗標準。薛潮代表説,未來上海還有很多事要做、很多路要走,希望我們的城市有溫度,並且城市的溫度還要深入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